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与震动|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绿色建筑|化工|水处理
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绿色建筑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建筑】东莞市明年起规模化推广绿色建筑
(时间:2014-11-24 12:44:16)
  “推广绿色建筑,提高绿色建筑比重,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刚刚闭幕的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吹响了建设国际制造名城现代生态都市的号角。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成为东莞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经过多年努力,东莞以绿色建筑推广为切入口,绿色低碳城市已经进入起步阶段。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随着近年相关政策和奖励资金的出台,在新型城镇化号角的引领下,东莞绿色建筑发展这艘巨轮,将为打造以绿色低碳为主要表征的现代生态都市贡献巨大力量。
  起锚
  以点带面 推进绿色建筑示范项目
  环球经贸大厦,这座东莞市中心地标性建筑,不仅以289米的高度成为NO.1,还因其“绿色建筑”的身份认证,备受人们瞩目。仅运营成本一项,每年可节省费用480万元。2013年8月,历时近8年建成的环球经贸大厦交楼,甫一落成便获得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国LEED金级认证证书。
  东莞生态园控股公司大楼,是另一座可与环球经贸大厦媲美的绿色建筑。这座东莞首栋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由建筑大师、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它集岭南建筑文化内涵和绿色环保技术应用于一身,使用屋顶绿化、智能幕墙系统、雨水循环利用、绿色照明等先进环保节能技术,大量减少建筑物产生的能耗。
  同时,结合了自然条件,合理采光、依山面水,强调岭南生态建筑特色,是节能、环保、绿色、生态的新型建筑典范。对于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东莞生态产业园区住房规划建设局高级工程师何卫宇总会告诉大家一项数据,整栋大楼的节能效果也十分明显,全年办公室需开空调的时间缩短40天左右。
  环球经贸大厦、生态园控股公司大楼,是东莞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生动缩影。在这些大型公建的带动下,万科、万达纷纷在其旗下的东莞居住、商业建筑中推广绿色建筑,积极申报国家、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一时间,东莞绿色建筑从不为人知,逐渐越来越多地走进公众视野。
  以点带面推进绿色建筑示范项目成为东莞的一大特色。截至目前,东莞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设计标准,2011年以来,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均为100%,2011年至2013年新增节能建筑面积约2580万平方米。
  同时,东莞出台了发展绿色建筑措施,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率先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已获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17项,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项目包括国家机关办公建筑1项、大型公共建筑4项、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2项、大型住宅小区10项,具备了集中连片推广绿色建筑的坚实基础。
  种种迹象表明,东莞绿色建筑这艘大船,已经起锚,驶向深蓝。
  护航
  出台政策 护航绿色建筑推广
  而就在2011年,东莞全市尚无建好的绿色建筑,仅有1项工程正在建设中,绿色建筑进展缓慢。同时,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也刚刚起步。回顾东莞绿色建筑发展的过去,免不了让人感慨万千。
  外界普遍认为,绿色建筑的建造成本要高于普通节能建筑,在政府暂无政策和经济上的激励措施的情况下,建设单位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同时,很长一段时间东莞缺少高水平的绿色建筑技术咨询与服务机构,无法开展对绿色建筑的设计咨询和等级评定等服务,阻碍了东莞绿色建筑发展的热情。此外,缺少绿色建筑具体实施方案(意见)、技术标准或导则,无法指导建设适合于全市气候特点的绿色建筑。
  转机同样出现在2011年,同年4月,东莞印发《东莞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提出到2012年要累计完成不少于10万㎡绿色建筑,达到国家一星级以上标准。到2015年要累计完成不少于50万㎡绿色建筑,达到国家二星级以上标准的比例超过30%。
  该规划提出,将东莞生态园打造成为全市绿色建筑示范区,编制生态园绿色建筑示范区技术导则,该技术导则要求居住建筑高于国家《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50%的目标,实现节能65%目标。新建民用建筑均按国家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造,达到国家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超过30%。
  随后,东莞绿色建筑政策密度明显增大。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至今,东莞共出台绿色建筑相关政策文件30多个,其中,大部分政策是在2011年之后出台的。2013年,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东莞市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指引》出台,提出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而在今年,为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示范城市工作任务,东莞将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为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推广适宜的绿色建筑技术、切实降低建筑能耗,东莞市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印发了《东莞市绿色建筑共性适用技术指引》和《东莞市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析报告》。
  相关政策和技术指引的密集出台,有力地为处在探索期的东莞绿色建筑发展这艘航船保驾护航,赢得发展空间,成为东莞规模化推广绿色建筑最有利的保障。
  突破
  政府引导 
  激发市场内生动力
  市场的力量是无穷的,但光有政策未必就灵。一个城市的绿色建筑从启动到大规模量化需要过程,需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结合。东莞绿色建筑的推动者,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东莞市建筑节能“十二五”专项规划》中,对建设绿色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等工作重点,都是发挥政府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并由市场主体自觉结合。 
  《东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东莞市发展绿色建筑工作指引》明确表示要突出重点,重点推动政府财政投资建筑、保障性住房、大型公共建筑及城市发展新区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高耗能的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市场化方式也在同时推进——以政策、规划、标准、审查、过程监督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运用经济资助、奖励等鼓励措施,营造有利于绿色建筑发展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设计、建造、使用绿色建筑的内生动力。
  以往,开发商推出绿色建筑需要增加成本,消费者则不愿意为此买单,因此开发商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绿色建筑的发展。财政补贴大大降低这笔增量成本。2013年出台的《东莞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就是两者结合的范例。由市政府设立东莞建筑节能专项资金,连续三年、每年1000万元用于绿色建筑的推广,通过公开评选、专项资金扶持的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绿色建筑推广。
  根据《东莞市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获得国家或省一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按单位建筑面积5元/平方米进行奖励;获得国家或省二星级的项目,按10元/平方米予以奖励;落实三星级的项目,按30元/平方米予以奖励,提升了市场的积极性。
  此外,从大环境上讲,与绿色建筑相关的技术在不断突破。这包括建筑外围护结构隔热与遮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技术。其次,国内正处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发展绿色建筑面临极好的机遇。
  扬帆
  绿色建筑助力现代生态都市
  新一轮城镇化的征程中,东莞提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把推广绿色建筑,提高绿色建筑比重,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作为主要抓手,推动打造现代生态都市。借助城市空间规划的调整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三旧”改造、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过去几年已有积累的东莞绿色建筑,迎来扬帆远航的最好时机。
  在东莞,过去一段时间,政府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出台了相关的实施方案、技术标准或导则,使绿色建筑有计划、有目标、有章可循。其次,“三旧”改造、城镇化建设的如火如荼进行,为绿色建筑的新建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了契机。
  东莞的城市空间规划正在不断调整,“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新格局,松山湖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东莞生态产业园、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粤海银瓶合作创新区、虎门临港经济带、长安新区以及未来南城国际商务区的建设,为绿色公共建筑规模化发展、片区化示范提供了载体。
  再者,经过相关部门过去一段时间的宣传,加上财政政策的支持,开发商和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陌生感和抵触感正在逐渐消解,更多的开发商愿意开发绿色建筑,更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绿色住宅。
  随着绿色建筑知识的普及,各方越来越形成一个共识:真正的绿色建筑,技术通常是便宜、自然、有效益、无公害的,例如降低不必要的投资建设、减少昂贵的玻璃幕墙设计、减少浮华不实的装潢、以通风采光设计减少空调照明耗能、以便宜的外遮阳设计取代昂贵的玻璃幕墙、以最少管理的自然绿地取代耗水、有污染的人工花园。更进一步讲,绿色建筑并不是昂贵的高科技产品,而是一种“住小一点的房子、简朴的建筑外形、朴实无华的室内设计、简单的结构系统、重复使用的家具建材、最少管理的自然庭院景观”的生活智慧。
  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绿色建筑的推广阻力将大大降低。
  根据《东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5年1月1日起,新建大型公共建筑、政府投资新建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等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2016年末,新增1个绿色生态城区或园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
  这意味着,伴随着多重利好,明年起,东莞将规模化推广绿色建筑。
  东莞的绿色建筑路线图与时间表
  A
  “十一五”期间建筑节能取得成果
  健全了节能政策法规体系。发布了《东莞市建筑节能工作“十一五”规划纲要》、《东莞市建筑节能2008-2010年实施方案》等文件
  建设建筑节能示范工程。组织了20项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包括13项新建建筑节能示范工程、3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工程以及4项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示范工程
  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新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全面执行节能50%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设计阶段的建筑节能执行率为100%,施工阶段执行率为95%
  开展节能技术课题研究。完成或在研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科研课题33项
  开展既有建筑能耗调查和节能改造。累计完成改造面积约80万平方米开展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我市新墙材总产量为486万立方米,我市新墙材使用率超过90%。推广应用与新墙材配套的专用砂浆
  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安装使用太阳能集热板50万平方米,空气能热泵16万匹,分散式太阳能景观照明灯具400套,太阳能集中式光伏照明系统建设面积4.5万平方米,水源热泵中央空调热水系统建设面积1万平方米
  加强政策技术宣传培训
  B
  “十二五”期间
  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目标
  建设绿色建筑220万㎡,探索节能省地型建筑执行65%节能标准的建筑10万㎡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完成综合改造和部分改造的建筑面积250万m2
  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完成建筑面积300万m2
  建设东莞市建筑能耗实时监测平台——将全市不少于100栋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高能耗的大型公共建筑纳入能耗实时监测系统
  发展新型墙体材料——至2015年在市区、建制镇中心区、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区应用比例达到95%以上
  推广使用与新型墙体材料配套的专用砂浆——至2015年在市区、建制镇 中心区、松山湖、虎门港、生态园区应用比例达到60%的目标
  C
  2014-2016年
  建筑绿色化的任务
  一、推进新建建筑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
  1.新增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20%以上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
  2.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财政投资的公共建筑和保障性住房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3.新增1个绿色生态城(园)区
  二、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完成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
  三、建设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
  建设建筑能耗监测云平台,将全市不少于100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纳入监测云平台
  四、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其中,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150万平方米以上
  五、建设东莞市地区性绿色建筑推广示范基地
  六、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
  依托松山湖万科建筑工业化基地,建成东莞市绿色建筑工业化基地。建成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
  七、促进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
  1.推进建筑绿色施工
  2.鼓励引导房地产开发和施工企业发展以及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施工工艺
  3.鼓励实施住宅一次性装修,出台适合卧室的一次性装修到位政策
  4.培育和支持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制备绿色建材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环保】大气污染防治是中美环保合作的重要 
  10月8日,环保部副部长翟青在北京会见美国康宁公司全球执行副总裁孟安睿。翟青指出,大气污染防治是中美环保合作的重要领域,中国愿与美国就污染防治领域展开交流与合作,推动中美环保事业发展 
热点文章
中国发改委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协会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 LED环球在线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 中国照明网 慧聪网能源 世界风力发电网 中国节能住宅网 中国锅炉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LED照明网 环境生态网 中国煤炭资源网 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中国家电网 中国风机网 锅炉信息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燕赵环保网 北极星电力网 全球阀门网 中国沼气网自动化在线 中国化工器材网 世纪环保网 中国净化设备网
太阳能产业资讯 上海环保协会 中国环保机械网中国能源信息网 环保中国 广东环保产业网 中关村环保 环保设备网
中国风能网 绿色科技网 中国仪器仪表网 中国涂料采购网 AAB亚盟环保 中国环保英才网 固废英才网 格润清洁能源网
装修污染治理 光触媒 除甲醛 低碳网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