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不久前发布的《2010年臭氧层消耗科学评估》传出好消息:在各国的努力下,地球大气臭氧层已停止损耗,不再变薄,到本世纪中期能有很大程度的恢复。世界气象组织的专家莱恩·巴里认为:“全球臭氧以及南北极臭氧已经停止损耗,不过尚未递增。”
臭氧层 在此之前,不断有研究组织和科学家发表报告,对大气臭氧层未来的变化给出种种预测。多数科学家认为,大气臭氧层损耗速度已经减缓,南极上空的臭氧洞有望在2050年前后消失。不过,也有研究认为南极上空臭氧洞的消失将是2068年以后的事。 人们对大气臭氧层损耗的高度关注是完全应该的。因为大气中臭氧的损耗直接危及人类的生存。在联合国的积极协调下,国际社会于1985年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并于1987年制定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具体确定了保护臭氧层的原则和国际合作框架。迄今为止,190多个国家加入了这一公约和议定书。由于国际社会采取了有效措施,人类排放到大气中的氟利昂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量开始下降,大气臭氧层损耗速度出现了减缓的迹象。 当然,人类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近年来的观测资料显示,就臭氧洞的面积、深度及延续时间等指标的实际情况而言,南极上空大气臭氧层的损耗仍然很严重。例如,2000年以来,南极臭氧洞一直维持在大面积损耗的水平上,2003、2006和2008年臭氧洞面积均超过2500万平方公里,其中,2008年达到2720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北美洲的面积还大。2009年南极臭氧洞的大小仍维持在近几年的水平上。可见,南极上空臭氧层损耗还没有停止。虽然南极臭氧洞的面积每年都有变化,但目前还不能判断臭氧洞是不是已经开始缓慢地修复。 一般认为,大气层中臭氧总量减少到220个多布森单位以下,才被认为是出现了臭氧洞。按照这个标准,南极上空春季臭氧总量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明显减少,但是,到1982年10月才首次低于220个多布森单位。最近5年,南极上空臭氧洞中臭氧的最低值都低于120个多布森单位。 在讨论大气臭氧层恢复问题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其一,虽然人类已采取多种措施保护臭氧层,使那些被认为是破坏大气臭氧层元凶的物质的排放总量在减少,但这些物质在大气中的浓度仍然远高于大气臭氧层出现明显损耗之前的水平,而且它们在大气中的平均寿命达数百年,所以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它们还会继续破坏大气臭氧层。其二,人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大气臭氧层的恢复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涉及大气中很多复杂的物理、化学和动力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科学问题。这就使得大气臭氧层的恢复过程变得十分复杂,并且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因为如此,人们对大气臭氧层恢复时间的预测出现了较大的差别。 由此可见,大气臭氧层的恢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际社会必须携手合作,继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大气臭氧层这把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