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保】环保部:环境产业向环境服务业升级
(时间:2011/6/10 9:15:21)

  由环保部制定的《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近期在环保部内部走完程序后即可颁布实施,该规划的核心是拟仿照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环保领域引入合同环境服务概念。

  所谓合同环境服务,是指用户获得了既定的环境效果,才付费给治理企业。合同环境服务的需求决定了其责任主体包括两类:第一类为排污企业,即“谁污染谁负责”;第二类为政府部门,以收费的方式将环境责任集中起来,进而由政府集中采购服务。
  “今年国家才正式提出‘合同环境服务’这个概念。”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昨天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以前环保企业的定位主要是卖设备和投资运营,一旦合同环境服务大规模实施,意味着12000多家行业企业面临洗牌,那些具备综合实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产业洗牌
  傅涛介绍,中国环境服务业历经了四个核心转型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设备制造业为核心;第二阶段是以工程建设业为核心;第三阶段是以投资运营为核心;现阶段已实现了综合环境服务业的转型与发展。
  环境服务业的转型改变了原来服务方式,将引导环保产业由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领域向综合环境服务领域转型,它包括咨询、投融资、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制造集成、监理、运营等各个产业单元。按服务对象、资金提供方式、期限长短、产权处理方式的不同,合同环境服务模式的表现形式可以有很多种。
  傅涛认为,通过引入合同环境服务,环保企业由只向市场提供设备、工程等服务逐渐向综合环境服务商转变,环保产业实现从单一产业链向全产业链的发展。
  “合同环境服务这种模式有利于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大型企业。”新加坡上市公司亚洲环保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亚洲环保”)副总裁刘玲玲告诉本报。
  尽管合同环境服务过去几年已经在行业内逐渐得以实施,但并没有成为主流模式。北京一家小型环保公司高层告诉本报,没有成为主流的最重要原因是环保部门对环境监管力度不够严格,没有很好地执行,所以企业治污的动力还不大;此外整个环保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业制造水平总体还比较低,鱼龙混杂比较严重。
  三大困境
  傅涛认为,目前环境服务业的发展仍然在技术层面和宏观政策层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最重要的是付费问题,如何将大量的环境需求转化为有人付费的产业需求是环境服务业发展的第一个技术难题。地方政府作为重要的责任主体,是环境服务的最大采购商,如果地方政府无法借助财政力量购买环境服务,那合同环境服务的开展必将受到严峻挑战。财政部鼓励支持地方财政在工程设备之外,直接采购环境服务无疑将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傅涛说:“从长远看,环境税的征收将是地方环境产业稳定的资金来源,而在国外,物业税则是地方环境采购的重要来源。”
  其次就是服务标准问题。随着环保产业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宽,服务标准缺失现象愈发严重,如果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就无法衡量产业服务的价值。
  中国最大的固废处理设备上市公司桑德环境[23.73 -0.92% 股吧](000826.SZ)就遭遇到这个难题。该公司董秘处一位负责人告诉本报:“合同环境服务在水务行业比较成熟,但在固废领域还不够成熟,比如城市生活垃圾,如何给垃圾定价和付费,并没有特别好的标准。”这导致桑德环境目前主要依靠EPC(设计、采购、施工)模式,带动设备的销售。
  最后就是技术集成问题。傅涛认为,目前中国大部分市场性的环境服务公司致力于污水处理厂或垃圾发电厂等单一的厂站发展,在综合处理多种服务的经验上有很大的欠缺,缺乏应对综合性环境事务的能力。
  对此,刘玲玲认为,大企业在系统集成服务方面比小企业有优势,在合同环境服务模式带动下,市场资源会逐渐向优势企业聚拢。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森特股份联手三棵树推动涂料行业能源转型 
  节能减排与全球每个国家、行业都息息相关。涂料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