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保】中国环境可持续发展路径需破局
(时间:2011/2/23 10:34:01)
  《中国经济周刊》一则关于我国西南一些省份农田重金属污染的报道,令人担心。文中称,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我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一旦这些粮食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
  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不必再以局域性的数据和事例来证明其严重性。国家环保总局相关负责人在2006年的一个论坛上给出的总体数据是:江河水系70%受到污染,流经城市90%以上的河段严重污染,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20%,农村有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
  目前,污染已不单纯通过污染事件的爆发对国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形成突发性损害,污染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日常威胁。
  严重污染是工业化的直接后果,是传统经济增长思维主导下的一种环境失控状态。不污染,难发展,曾经是多少经济发展推动者和地方政府的一种“共识”。不唯中国如此,世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同样问题,发达国家也曾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化路径。
  环境保护是相当晚近才成为社会共识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困局,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环境保护的热情、积极性和力度,中国环境问题依旧是局部有所改善而整体处于不断恶化中。如果以环境保护而停滞经济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中国当下无法承受的,如果放任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继续,未来的环境负担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可能更难收拾。
  因此,环境保护问题,必须放在发展中来看,以发展来促环保。国家在此方面的态度和思路非常明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的问题在于,发展思路尚没有成为发展的现实路径。一些地方的发展,无法摆脱粗放型、污染型工业的依赖。
  为了环境的改善,一方面是要继续目前已经在实行的对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和企业的淘汰、关停,更重要的方面则是加大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力度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找到可资示范和效仿的产业模式、经济增长方式。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探索,被作为国家战略在一些地方试点,目前需要的是找到抓手,尽快破局。
  另外,由于中国区域发展现状的不平衡,在污染问题和承担环境责任上,也不适宜一刀切,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现状制订不同区域的发展目标、环境责任、考核体系与政策体系。先发展地区,在环境保护和经济方式转变方面,需要更多的责任、更多的承担和更积极的作为。
  以发展促环保,并不是说把既有污染问题作为历史遗留,特别是对于那些生存和生活受到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的民众,一方面要有救济渠道,一方面要想办法停止污染对他们损害的继续和加剧。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森特股份联手三棵树推动涂料行业能源转型 
  节能减排与全球每个国家、行业都息息相关。涂料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