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保】蕉岭县“绿色改造”带动新农村发展 |
(时间:2010/9/2 9:42:40) |
蕉岭县长潭镇堑垣村原来的厕所大都建在户外,对环境影响较大。县里出台措施扶持村民改厕建沼气池后,该村村民纷纷建起了沼气池和室内卫生间,不仅改善了环境,还变废为宝,节约了资源。近年来,该村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扶持下,筹建资金200多万元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道水泥硬底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均达100%,沼气及清洁能源普及率达96%,村里还建了三座休闲公园,成功创建为省卫生村和市生态村。 堑垣村的变化是蕉岭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2006年以来,蕉岭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以建设生态宜居镇村为目标,形成了普及清洁能源、实施村庄整治、发展生态富民产业“承接有序、三位一体”的“绿色生态链条”,不断拉动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目前,该县97个行政村中有45个创建为省、市生态村,有8个村创建为省、市卫生村。日前,省农办专门下发文件,准备推介蕉岭经验做法。 针对农村卫生环境差,养畜污水污染严重的现状,2006年,该县结合改水、改厕、改栏等工作,鼓励群众大力发展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目前,全县共投入沼气建设补助资金899万元,建成沼气池9412个,农户覆盖率达34.6%,位居全省第一;发放太阳能热水器补助113万元,扶持1887户农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态、人居环境,2007年起,蕉岭县在总结清洁能源推广应用经验的基础上,实施通路、通水、通信息以及道路硬底化、环境洁净化、饮水安全化、住房舒适化、能源新型化、厕所无害化、管网有序化的“三通七化”村庄整治工程,兴办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示范点建设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思路,重点办好点线面结合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统筹村庄规划、公共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据统计,三年来,该县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建设资金3500多万元,改水改厕4000多户,建公厕221间,垃圾池361个,安装路灯3000多盏,完成村道硬底化建设110公里;全县50%以上行政村实现了垃圾统一清理清运。 村庄改造工程不仅优化了乡村的发展环境,更提升了村庄产业开发的承载力。2008年起,该县在继续推进清洁能源使用、“三通七化”村庄整治的同时,先后谋划发展了毛竹、名贵树木、仙人草三大生态富民产业,以绿色产业支撑村庄的绿色改造,推动生态、宜居镇村建设纵深发展。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