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试点先行: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投融资方案
(时间:2023/11/16 9:41:10)

  近年来,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气候变化风险陡增。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构建起“1+N”的政策体系,并率先出台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金进入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投融资方案。
  为气候投融资擘画顶层设计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今年6月底,我国北方多地遭遇持续高温“炙烤”,京津冀和山东等地有2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同期,印度北部地区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极地冰川加速融化、珊瑚礁群濒临死亡等挑战愈发严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报告显示,气候变化影响日益严重,各国增强气候适应能力的进展却在放缓。发展中国家的适应资金需求是目前国际公共资金流的10到18倍,比之前估计的范围高出50%以上。
  面对巨额的资金投入缺口,引导更多资金投向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成为关键。近年来,我国从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等多个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将气候投融资置于更加重要位置。
  在政府引导层面,2020年,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对气候投融资进行系统部署;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推动建立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财政、金融政策保障机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室主任阳平坚表示,根据机构预测,中国每年需要投入3万亿元以上资金应对气候变化。但仅靠政府财力投入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应对气候变化领域。
  “比如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等项目的投资都属于气候投融资范畴。从更大层面来看,只要有利于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所有投资或者融资活动,都是可以归到气候投融资里面。”阳平坚表示。
  气候投融资的地方实践探索
  试点先行是气候投融资的“先手棋”,有利于充分考虑地方实际情况,形成差异化的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和模式。2021年,生态环境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的通知》《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方案》,正式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2022年,《关于公布气候投融资试点名单的通知》印发,23个地方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地区。
  “地方试点探索,是为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气候投融资经验和优秀实践,能够对全国气候投融资发展起到引领推动作用。”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表示,自第一批23个地方入选气候投融资试点地区以来,我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在试点背景下,各地积极开展有益尝试。作为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资格的地区,广州市南沙新区创新“金融+生态”双牵头机制,主动开展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打造国际气候金融中心:通过印发《广州南沙新区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若干措施》,构建气候投融资政策标准体系,促进气候投融资创新发展;建设气候投融资特色大厦——明珠湾气候金融中心,创设全国首个气候投融资国际交流交往的国际大会IP——明珠湾国际气候金融峰会品牌,向世界讲好南沙绿色低碳发展故事。
  在产业方面,南沙新区通过建设“液态阳光”研究院及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等,推动气候投融资产业落地。如今,设计师们正雄心勃勃在南沙这块土地上忙碌着,通过利用二氧化碳和水,“液态阳光”能源体系将光能转换为稳定的化学能并以液体的形式存储、运输与应用,将可再生能源所生产的电能转化为甲醇,同时吸纳大量二氧化碳进而实现碳的循环使用。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表示,通过政府引导、民间跟随、公众支持、社会响应,中国在气候投融资方面走出了一条非常好的路子,这也是中国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能够取得越来越多成就和胜利的重要经验。
  气候投融资的金融赋能
  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金融支持。2021年,我国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着力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发展,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
  作为国内首家监管部门批准的气候网点,中国建设银行广州南沙气候支行,创新“碳惠贷”、“碳足迹挂钩贷”、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和综合服务方案,因地制宜探索促进气候投融资发展新模式。截至今年7月末,该行绿色贷款累计投放超30亿元,余额27亿元,3年翻了十多倍。
  此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完善碳价发现机制,激励企业减少碳排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至2023年11月1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约4.09亿吨,累计成交额约为226.11亿元。
  全国人大环资委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投融资专委会主任李高认为,全国碳市场不仅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碳市场提供借鉴,同时也在国际间碳定价机制讨论中“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案例”,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认可,为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
  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各地创新推动气候投融资实践。广州南沙新区通过打造“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IP、聚资本、建平台、建载体、出政策、引人才、设机构、强机制,探索国际气候金融中心发展路径。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金融工作局局长廖晓生表示,南沙将围绕气候投融资试点等战略部署,着力打造国际气候金融中心,推动南沙绿色高质量发展。(来源:新华网)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开幕 
  10月28日,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气候影视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深圳龙华开幕。活动在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的支持下,由中国科协、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市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80801894 媒体合作:010-80801894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