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甘肃平凉全力助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立法 |
(时间:2022/11/23 10:16:44) |
近年来,甘肃省平凉市生态环境局主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职责,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全力抓好法规实施,先后推动出台4部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性法规,为依法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精准把握方向,科学申报立法项目
坚持将推动立法作为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利器,科学、精准做好立法选题和项目申报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涉及多行业多部门,在工作推进中一直存在责任不具体、措施不系统、界限不明晰等问题,结合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定扬尘污染防治和水源地保护作为优先立法课题,通过立法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问题整改。
坚持必要可行。始终将必要和可行作为申报立法建议的基础条件,组织业务科室、执法单位、基层部门和监管对象,多次召开对接论证会议,对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反复讨论分析,达成基本共识后,及时申报立项。
坚持实践先行。立法项目确定前,针对立法内容,扎实开展相关环境保护专项行动,排查问题线索,改进管控措施,为推进地方法规正式立项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也为后续立法工作提供了成熟经验和具体思路,体现了地方立法立足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注重法规实操,扎实开展前期调研
聚焦重点领域,坚持问题导向,做好调研研究“基本功”。
摸清现状。在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立法调研前,对扬尘污染源分门别类进行清单式梳理,对市、县、乡三级饮用水源地进行拉网式摸排,全面掌握相关工作现状,有针对性地起草调研方案,明确目标内容、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做到了有的放矢。
找准症结。调研过程中注重收集矛盾问题线索,开展重点论证分析。比如,针对水源保护部门职责划分不清、保护区内建设项目性质界定不明确等矛盾集中点,从具体案例入手,开展责权解析,寻找解决途径和方案,并最终在法条中明确了乡镇政府和城区街道办的责任义务,详细列举了保护区内常见禁止性行为。
倾听一线。坚持将基层工作人员和服务监管对象作为调研重点,深入了解群众关心、社会关切的焦点问题,收集来自第一线的对策建议,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后续草案起草提供了鲜活材料。比如就群众关心的水源水质安全问题,在《平凉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中》形成法条,明确了水质监测责任单位和定期公示的具体要求。
严格质量控制,广泛吸纳各方意见
按照法定立法程序,坚持将意见征求贯穿于起草完善的全过程。
深入磋商,确定法规框架。组织起草小组成员,依托前期调研结果,立足地方法规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明确的法律责任、细化的规定要求,在大量查阅上位法,充分借鉴其他省、市同类法规成熟做法的基础上,反复交流磋商,确定法规框架和结构,形成草案讨论稿。
丰富形式,广泛征求意见。积极通过书面征求、会议座谈、专题对接、法律咨询和公告征集等方式,广泛征求省、市、县行业部门、立法顾问、专家学者和群众代表等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建议。如在《扬尘污染防治条例》起草过程中先后召开意见征求和座谈论证会5次,累计征集意见建议130余条,使得法规内容更丰富,更具地方特为和可操作性。
紧密衔接,科学研判甄别。立足上位法要求,对各个层面的意见建议进行认真研判甄别,剔除了一些明显有悖于上位法的内容,对一些好的意见建议按照“法言法语”要求进行了总结提炼,形成了符合法规行文要求的条款,既丰富了法规内容,也保证了法规草案的顺利过审。
发挥立法实效,着力抓好宣贯执行
坚持将法规贯彻实施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全力抓好立法工作“后半篇文章”。
强化宣传培训。法规出台后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立法情况,解答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为新法施行宣传造势。同时制定出台宣传贯彻方案,将法规宣传纳入六五环境日等重要节会主题活动,广泛开展法规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学法普法的浓厚氛围。
扎实推进落实。围绕《扬尘污染防治条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2部新颁布法规的贯彻,积极推进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治理工作提档升级,平凉市建筑工地“六个百分百”管控措施落实率达到96.1%,中心城区道路湿法清扫率达到80%;投资1.5亿元实施水源地保护项目84个,14个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为推动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严格执法监督。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执法“双驱动”监督机制,常态化开展工作督查和执法检查,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今年以来立案查处工地扬尘污染案件5起,罚款19万元;对平凉市85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了交叉执法检查,督促责任主体限期整改隐患问题47个,坚决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和维护饮用水安全保驾护航。
下一步,平凉市生态环境局将一如既往地做好立法服务和执法落实工作,以地方法制优势推动全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多形式加强立法宣传。充分发挥网站、双微公众号和短视频传播优势,不断提高公众对地方立法和法规执行的关注度和知晓率。多层次推动法规执行。将地方法规执行纳入考核、督察范畴,推动企业单位和行业部门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多方位助力地方立法。在继续参与立法,主动建言献策,推动法规落地的同时,系统梳理已出台法规在执行中遇到的矛盾问题,积极反馈修订意见,不断推动完善地方性法规体系。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