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陕西省商洛市2015年环保工作十个第一及十大亮点梳理 |
(时间:2016-1-19 9:46:33) |
2015年,商洛以306天优良天数的好成绩再次夺得陕西省优良天数排名冠军,同在陕南地区,却比第二名的安康多了19个优良天数(安康全年287天)。这一年是商洛市环保局“转作风、促落实、创亮点、上水平”活动取得重大收获的一年,然而成绩并非从天自降,而是一系列的环保措施落地生效的结果。 近年来,商洛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其环保工作得到好评如潮。梳理一下商洛在环保执法中的工作亮点,可以看出,该市在环保方面确实是下了不少真功夫。 “十个第一”推法制进程加快 ——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6天,位居全省第一。 ——黄标车及老旧车辆淘汰4122辆,居全省第一。 ——环境执法在全省案卷评查中多年被评为全省第一。 ——第一个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印发《全面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机制意见》。 ——第一个以市政府文件印发《全面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的意见》。 ——第一个实施重点污染源企业挂牌管理。 ——第一个实施环境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 ——新《环保法》实施后,第一个以环境污染罪追究违法者刑事责任。 ——第一个全面完成中心城市燃煤锅炉拆改任务。 ——水污染防治经验机制第一个被省环保厅在全省推广。 “十大亮点”促环保成绩提升 亮点一:污染减排卓有成效。突出工程减排、促进结构减排、扩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中省减排项目、国考四项指标全面完成。 亮点二: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辖区9条主要河流20个监测断面水质全部达标,丹江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全市10个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 亮点三:大气环境稳中向好。扎实开展中心城市禁烧烟煤、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建筑扬尘治理等污染防治,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06天。 亮点四:农村环境保护全面开展。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第一轮3县33镇168个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完成,并建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 亮点五:环境监察执法不断加强。制定出台了环境执法监管网格化管理、重点污染源企业挂牌管理、企业“黑名单”制度等一系列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的新举措,打“组合拳”,出重拳,走出了具有商洛特色的环境执法监管之路。 亮点六:环境监测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完成了市县区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评价标准实现了省市统一;常规监测达到6大类别105项,全面完成污染物监测指标,及时向社会发布环境质量公报。 亮点七:建设项目和辐射环境安全管理不断强化。建立了严格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环评审批及竣工环保验收制度。成立了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完成了《商洛市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修订,建立了全市的放射源、射线装置管理台账,辐射环境安全可控。全市危险废物实现安全处置。 亮点八:环境法制建设步伐加快。环保部门行政审批、责任追究、法律顾问等制度更加健全,规范性文件管理不断加强,积极梳理权力清单,自觉接受人大和司法、公众和媒体等社会监督,2015年省统计局监测的商洛环保民意满意率比去年提高了两个百分点,达到89.33%。 亮点九:环境宣传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成立了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以《商洛日报》、商洛电视台为依托的“一周一刊一播”宣传长效机制效果不断凸显;网站、微信、短信平台等新兴媒体宣传手段同步跟进;“6·5”世界环境日、“十百千万”环保在行动倍增计划等宣传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亮点十: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积极开展全市环保系统精神文明建设“一八一”活动,主题演讲赛、登山比赛、乒乓球赛、志愿者进社区等群众性活动丰富多彩,全系统10个单位有望全部实现文明单位全覆盖。
|
|
|
|
推荐图片 |
 |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