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境是城市未来首要考虑因素
(时间:2015-9-16 12:30:46)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列茨曾经预言,21世纪对世界影响大的有两件事,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二是中国的城市化。目前中国已有超过7亿人口常年生活在城镇,未来10到20年,中国城镇人口还将以每年约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加,这是一件有世界范围影响的大事。
  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但世间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随着城市人口大量聚集,规划不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中国许多城市正面临日益突出的“城市病”困扰,特别是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形成严峻挑战。许多城市政府开始了重建城市与自然平衡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建设生态城市最有特色,也有实践意义。
  城市的灵魂是定位
  生态城市是在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支撑下,在城市所处区域自然环境综合约束下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开放的、复合的人工生态系统。它应具备和谐、高效、可持续和协调四个特点,城市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与周边农村发展的协调,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适应,系统新陈代谢的各项功能协调等。
  在市场经济和人们改善自身条件愿望的强烈冲击下,许多问题城市政府难以把控,但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角度看,城市定位是必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城市定位就像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和成败。一个城市的定位要优先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自然条件,包括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状况;其次是城市所处的区域位置,比如是省会城市还是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或是位于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等;再者是城市的历史及文化传承,这一点从现代城市发展看显得越来越重要;最后就是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基础,这是城市发展的经济条件。城市功能定位要抓住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切忌大而空、华而不实。
  规划决定一个城市未来
  城市规划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和布局,是城市发展的蓝图和城市建设管理的依据,是城市各项工作的龙头。
  但是当前城市规划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是规划的科学性问题,即如何用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规划,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要指导思想,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要有预见性;其次是规划的权威性、稳定性问题,规划要依法定的程序编制和修改,而不是一任领导一套规划;最后是规划执行力问题,要排除长官意志和各方面因素干扰,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使规划得到有效实施。
  对于新建的城市或一个老城的新区,可用先进的生态城市理念来指导规划的编制。但需要特别注意,有无高新技术的产业支撑,不能仅重视房地产的开发;也要注意城乡统筹,规划要考虑周边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必要的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以避免造成新的巨大的城乡差异。同时还要有适宜的清洁技术作依托,要有政策和金融的支持,使规划提出的目标得以实现。
  另一种是老城市改造,创建生态城,这就存在城市发展转型问题,难度非常大。要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要防治“以大为美”,到处建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大会展中心、超高层建筑等等,美其名曰“现代化”“大手笔”和“超前预见性”,而适合居住的环境被一步步吞噬,我们非但找不到“大”带来的荣耀和自豪感,反而在茫茫的车海和人海中不知所归。
  城市建设与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成正比。城市要以人的尺度来规划设计。规划城市规模时,要特别注意与所在地域的自然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相协调。超大城市或过密集的城市群,既难于解决环境问题,也会影响城市发  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环境已成为制约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应给予特别的关注。这也是生态城市规划的真谛所在。
  环境基础设施滞后影响生态城市
  设施状况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是城市保护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条件。城市基础设施除了传统的交通、能源、饮水、通讯等的供给外,还包括环境保护、生态服务、减灾防灾、信息网络等新的领域。当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与环境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影响生态城市建设的关键因素。
  该如何避免这个问题呢?建设生态城市还需要做好做好城市自然生态的保护,包括水、土壤、大气、生物多样性等各种自然要素的保护、自然景观的保护和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构建。要像保护文化遗产一样保护好这些自然遗产,充分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同时还要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垃圾、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废旧电器、废旧汽车的回收和处置、医疗垃圾等各类危险废物的安全处置应给予足够重视。
  此外,还要构建城市清洁能源系统,大力发展绿色高效的公共交通和构建城市和谐水系。古今中外的城市大都是依水而建,因水而兴,水系是城市重要的功能载体、生态之魂。要尽可能恢复自然水系,并与人工水体、雨水、处理后污水再利用相结合。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热点文章
中国发改委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协会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 LED环球在线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 中国照明网 慧聪网能源 世界风力发电网 中国节能住宅网 中国锅炉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LED照明网 环境生态网 中国煤炭资源网 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中国家电网 中国风机网 锅炉信息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燕赵环保网 北极星电力网 全球阀门网 中国沼气网自动化在线 中国化工器材网 世纪环保网 中国净化设备网
太阳能产业资讯 上海环保协会 中国环保机械网中国能源信息网 环保中国 广东环保产业网 中关村环保 环保设备网
中国风能网 绿色科技网 中国仪器仪表网 中国涂料采购网 AAB亚盟环保 中国环保英才网 固废英才网 格润清洁能源网
装修污染治理 光触媒 除甲醛 低碳网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