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叶青村:“万里长江第一湾”成为大江之源环保典范村 |
(时间:2015-7-31 10:01:51) |
七月上旬,记者赶赴玉树,就“康巴文化”展开了为期半月的采访。从今日开始,我们将陆续在专页上刊发玉树康巴文化人物篇、非遗篇、环保篇、人文篇以及访谈录等系列报道,旨在进一步展示“康巴文化”丰富而独特的人文内涵和时代风采,展示新玉树人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诸多成就,反映玉树州打造全省及整个藏族聚居区特色生态文化旅游区目标所取得的成果。 从叶青村眺望“万里长江第一湾” 一场连绵的阴雨过后,坐落在“万里长江第一湾”的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周边的青山显得格外秀美。古铜色的通天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很优美的弧形,留下了一道无比壮美的风景长廊。 而生产生活十分忙碌的叶青村村民们也知道,一年一度紧张的虫草采挖季就要结束了,留给大伙儿的另一项紧要工作就是集中人力捡拾垃圾,保持河岸、山坡、草原和村庄的环境卫生。 立新乡党委书记尼玛东周给记者说,立新乡是通天河沿岸的虫草产地之一。每到虫草采挖季节,我们就带领蹲点工作组进驻叶青村和其他村庄。除了及时调解采挖虫草时出现的各类矛盾纠纷,另一个任务就是监督检查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清除大量的生活垃圾,还这里一个优美的环境和可持续利用的自然生态。 叶青村有三个生产队,每个生产队在这个时候就会抽出十人组成环保检查小组。其中党员和村民各占一半。乡上要求,各检查小组要切实担负起当地环境保护的责任,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在村民大会上及时发放宣传手册,做到逐户走访宣传;各检查小组要组织牧民及时清理各种垃圾,要求虫草采集人员在搭建帐篷过程中禁止破坏草地表层;要在虫草休养生息期间组织全体采挖虫草人员清理生活垃圾,特别是湿地、水源、河床内的垃圾清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不留死角;严禁盗猎野生动物,砍伐灌木资源,违者予以处罚。 走进立新乡叶青村,记者看到这里村舍整齐、村道整洁,村民们的生活闲淡舒适。在村子小广场的显眼位置,记者详细浏览了《叶青村村规民约》,其中有关生态环境保护规定的内容引人注目: ———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和义务劳动工作。全村每家每户都要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清洁水源、维修公路等义务劳动,如偶遇特殊情况没有参加义务劳动的家庭,将每次扣除200元的劳务费,这笔资金用于集体劳动开支。 ———环境卫生整治是新形势下对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全村要大力开展“奖勤罚懒”措施,对平时没有清理各种垃圾的牧户从草山补助里扣除500元,要求在群众大会上作出检讨,作出保证。扣除的这笔资金专门用于奖励环境卫生保护突出家庭。并在设岗定责中,专门安排部分党员对环境卫生意识差的牧户进行教育和监督。对周边环境卫生搞得好的牧户一次性给予3000元的奖励。 ———预防森林火灾及野生动物保护是大家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要继续保持全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习惯,草原森林管护员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责任。对积极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牧户进行表彰奖励,对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其实,对于生活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三江源地区的牧民们来讲,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与草原上的野生动物们和睦相处,是他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法则,而大家熟知的成长于当地的环保卫士———杰桑·索南达杰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 这些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叶青村的村民们亲眼看见盗挖名贵药材的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牛羊误吃塑料垃圾后出现死亡的情况,大伙儿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 每年的虫草采挖季结束后,村民仁青扎西都要组织五名家庭成员,全体上山清理采挖人员遗留的垃圾,这样的行动全家已经默默地坚持了好几年。 如今,这里的草原、山地植被保持着原生态,村容村貌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很多游客慕名而来,领略“万里长江第一湾”的壮美风采。 叶青村村民们也很快发现,由于当地观光旅游的基础设施几乎是个空白,游人在陡峭的山崖地带摄影、浏览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于是,村里组织人员就地取材,采集条石修建简易的观光栈道,赢得了广大游客的称赞。 青山环绕着村落,山岚抚摸着帐篷,山花装点着草地,彩虹辉映着河湾。叶青村,一个通天河畔的宁静村落,正在成为大江之源的环保典范村…… 叶青村村民就地取材,采集条石修建简易的观光栈道 叶青村村民在清理外运垃圾 叶青村村民自发地在通天河边捡拾垃圾
|
|
|
|
推荐图片 |
 |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