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截至11月30日,双桥经开区本月空气质量为优3天、良26天,月优良率为96.7%。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7天(总天数为334天), 优良天数与去年同比增长26天。
12月1日,双桥经开区龙滩子街道居民王爱华在浏览政府门户网时,看到了来自双桥经开区环保局报送的这样一条消息,不禁十分欣喜:“这些年,双桥的发展有目共睹,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不仅仅是河水变得清澈了,山也变绿了,蓝天也增多了,空气也清新了,我们老百姓过日子觉得很有幸福感。”
王爱华的一番感叹不无道理。近年来,双桥经开区管委会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随着我市提出建设碧水青山、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生态文明城市这一蓝图,双桥经开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全面提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关系经开区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长远大计,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大足区委副书记、区长、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少政说。
作为双桥经开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双桥经开区环保局在服务“千亿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目标的同时,扎实推进各项环保工作,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文明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为打造产业发达生态宜居的绿色开发区起到了良好的牵头和推动作用。
多方努力全面治理
太平河又现水清鱼跃
“以前河里的水都是黑黢黢的,有时还发出一阵阵臭味,现在看起来确实舒服多了。夏天的时候,傍晚有很多小娃儿在河边洗澡,水干净得很。”11月26日下午,在太平河流经的太平村,村民何忠碧一边洗衣服一边说。清澈的河水倒映出天空中的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发源于双桥经开区的太平河,10多年来经历了由清澈变黢黑,再从黢黑重新转为清澈的过程。
“以前的太平河,河底沉积的、石头缝里散落的铁块捡起来可以拿去换钱。”何忠碧说,前些年,随着双桥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太平河深受污染的危害。沿岸各种工业企业和城市居民生活废水任意排到河里,一些养殖户也利用河滩水域放养成百上千的家禽,造成很多河段臭气熏天。
就这样,长年累月的污染和废弃物排放让太平河的水不仅不再清澈,还变得黢黑,附近居民都避而远之,那条碧波荡漾的小河逐渐成为村民们遥远的记忆。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力,“碧水行动”开展的水环境保护工作给村民们带来重新看到碧绿太平河水的希望。
双桥经开区环保局环境监测站站长肖明中介绍,从2011年开始,双桥开始对太平河进行治理,新建了堤防护岸,对河道进行了大面积清淤。几年坚持下来,在太平河沿线和周边打造了数十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地。同时,双桥经开区对工业企业的环保整治也从2012年全面展开,特别是通过今年的环保“四清四治”工作, 清家底,还旧账,绝大多数企业都实现了达标排放。
“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也是我们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双桥经开区环保局副局长朱伟介绍。
截至今年10月,双桥经开区近两年已累计投入资金4800万元,新铺设污水管网11.2公里,实现经开区城区污水收集全覆盖,生活污水日均处理量由多年的5000吨左右提高到现在的10000余吨。同时,为避免再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城市发展未雨绸缪,双桥经开区覆盖所有城市新规划区的污水管网已于近期陆续完工,双桥污水处理厂扩建过程已全面启动,将于2015年竣工投运,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太平河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
眼下,常常看到不少市民在太平河沿岸垂钓,鱼跃人欢的场面令人感动和感叹。很难想象,这就是那个前几年还臭气熏天的小河,这不正是双桥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生动写照嘛!
控制扬尘保蓝天
空气清新更宜居
“威胁双桥空气质量的主要敌人是颗粒物,为此,控制尘污染就是确保辖区内空气洁净的重中之重。”朱伟说。
有着“重庆小十景之一”美誉的巴岳山,叠峰耸翠,峻秀挺拔,风光秀丽,既是双桥经开区的天然背景和绿色屏障,也是当地人民的天然“肺叶”。
然而,随着近年来对矿山的开采,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矛盾进一步凸显。巴岳山上的煤矿厂、石子厂渐渐多了起来,大型运输卡车带来的扬尘污染随之而来。“灰尘大的时候,上山下山眼睛都睁不开,几里路都是一片灰蒙蒙的。”只要说起在山上跑运输的大货车,当地的居民苦不堪言。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还巴岳山和辖区人民一片清新的空气和湛蓝的天空,双桥经开区环保局牵头,建设局、安监局、交巡警支队等部门共同协作,加强巴岳山非煤矿山管理,对非煤矿山运输实行改道,同时硬化道路,增建冲洗设施,实行全封闭运输,彻底解决了多年来矿山车辆污染城市空气的问题。
双桥经开区这些年来坚持对城区实行全天候保洁,主次干道每天冲洗一次、洒水两次,背街小巷每天洒水一次、每周冲洗两次,垃圾日集日清。在工地监管上,双桥经开区建设局坚持不懈地检查工地落实文明施工“五要素”执行情况,强化执法工作,确保建筑工地文明施工,运输车辆不带泥上路、不冒装撒漏,从源头控制扬尘污染。
除了以上措施以外,为了保证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环保局还联合财务局等部门共同出台相关奖励措施,激励辖区内餐饮企业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对于不达标的餐饮业进行督促整改或处罚。工业企业的废气排放更是得到了全面整治。
正是这些过硬的措施,让双桥经开区治理大气污染成效显著。在市环保局今年发布的全市空气优良天数排名情况中,双桥经开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很多时候都排在所在的城市发展新区的第一名。
清理整治责任包干
财政补助激励企业
作为环境主管和环境执法部门,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既要敢于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和各类破坏环境行为“亮剑”,敢于说不,也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主动有为,确保“大事不出,小事少出”。
“清理‘三同时’、治理违法建设,清理排污权、治理违法排污,清理风险源、治理安全隐患,清理监管点、治理监管缺位。”今年3月,市环保局宣布,全市环保系统将用一年时间全面开展环境保护的“四清四治”专项行动。为此,双桥经开区环保局迅速展开部署。双桥经开区环保局局长刘东明介绍,为了切实推进“四清四治”各项工作,双桥经开区环保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首先,按照属地划分管理原则,成立了4个督查工作小组。其次,在“四清四治”整改阶段,对污染物排放量较大、涉重涉危、涉及环境敏感区域、环境风险较大的4种类型企业纳入重点整改对象,不折不扣完成整改任务。其余各类企业尽量简化程序,由各小组灵活掌握,确保完成治理任务。
为全面提升双桥经开区环境监管水平,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双桥经开区环保局明确了自身和镇街各自在环保监管方面的职能职责,并向社会公布了308家监管企业名单。“我们主要负责对71家重点监管企业进行环保监管,授权镇街对237家一般企业直接进行环保监管,并做好监察记录,配合环保局督促企业完成污染治理任务,切实提高了环境监管效能。”刘东明说。
各督查小组把指导企业完成整改任务的责任分解到各成员头上,实行包干制度,做到既分工又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四清四治’中做得好的企业,我们还将给予现金奖励。”刘东明介绍,为促进企业参与治污的积极性,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治理任务,今年7月,双桥经开区管委会研究制定了《双桥经开区环境保护“四清四治”先进企业评选表彰办法》。《办法》规定,对“四清四治”专项行动中表现突出的企业除通报表扬之外,管委会还将出资近100万元予以现金奖励。
苦练内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
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
“要忠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必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环保队伍,努力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双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陈韬说。
根据管委会的要求,双桥经开区环保局高度重视自身能力建设,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相关的计划制定、方案编制、审定、实施等各项工作,着重加强环境监察、监测业务用房、监测仪器设备、环境信息化、环境应急能力、环保人才和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引进环保类专业技术人才,充实环保队伍等。
硬件建设方面,双桥经开区管委会在新办公大楼落实了监察办公用房和近1400平方米的监测实验用房,办公用房和实验用房的装修设计正在启动中,需购买的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设备目录已明确,预计明年6月将完成房屋装修,监测仪器设备和应急设备采购到位。到明年底,将完成监测站能力认定和资质认证。届时,双桥经开区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等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这些项目的投资预计会超过700万元,已全部纳入经开区的财政预算,这充分体现了经开区管委会对环保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刘东明说。
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打造“生态宜居绿色开发区”
生态文明建设如今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发展目标。作为肩负着经济发展重任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抓好生态建设,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就显得尤为迫切,并具有现实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国家的基本发展战略之一。作为一名环保人,我们的工作还在路上,任重而道远。”刘东明表示,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下一步,双桥经开区环保局将按照“堵源头、还旧账、强措施”的原则,依法严把项目准入关,杜绝新的非法污染源产生;全力抓好“四清四治”工作,还清多年欠下的环保历史旧账;强化监管措施,严惩违法行为,抓好宣传教育,不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倾力打造“生态双桥”。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周少政表示,随着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在今后的工作中,双桥经开区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继续全力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双桥经开区的生态文明水平,努力打造一个产业发达生态宜居的绿色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