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与震动|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绿色建筑|化工|水处理
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保】中国打造南南环境合作共同体
(时间:2014-7-8 10:12:07)
  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中,可持续发展国际语境日渐形成,发展中国家自身对环境问题重视度不断提升,全球环境合作机制逐步演进,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诉求日益上升,南南环境合作重要性愈加凸显。中国和其他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相似的环境挑战,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持有相近的看法和立场,对于环境合作有着共同的利益。当前,推动中国南南环境合作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环境保护走出去的重要一步。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与南南合作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参与南南环境合作进程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非洲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新时期中非合作是对海上丝路历史及中非间友谊的延续和发展。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访非期间表示,中国愿与非洲国家共同努力推进包括生态环保合作在内的六大工程,彰显环境合作已成为中国政府推动中非合作、促进南南共赢的重要支撑。2014年6月25日,首次中非环境合作部长级对话会于联合国环境大会非洲日期间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本次会议是中国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举措,是响应并落实习近平主席重申的中非命运共同体及李克强总理提出中非关系真诚平等相待、增进团结互信、共谋包容发展、创新务实合作4项原则的具体行动。中非环境合作部长级对话会秉持上述战略理念与合作框架,提出打造中非环境合作升级版、构建中非绿色使者计划平台,建立中非环境技术交流平台等重要举措,将把中非生态环境合作与经验共享的良好关系推向前进,也将为推动中国南南合作向纵深发展、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中国南南环境合作总体战略布局开启崭新篇章。
  中国南南环境合作开展有益实践,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是南南环境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者。长期以来,中国南南环境合作开展了丰富的实践,并取得积极成果。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层面的多边南南环境合作,在国际谈判中与77国集团协调立场,与发展中大国联合发声,与国际组织发展南南环境合作伙伴关系。2012年“里约+20”峰会上,我国时任国家领导人宣布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信托基金赠款600万美元,用于组建信托资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展示了中国积极参与南南环境合作的坚定决心。在区域和双边层次,中国南南环境合作也依托相关区域机制稳步推进。同时,中国还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培训与援助项目。自2005年以来,环境保护部共开展了35期研修班,培训了来自114个发展中国家800多位高级别环境官员,并获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致认可,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为进一步加强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与创新,在2013年第六届全球南南发展博览会期间,中国宣布在中国—东盟绿色使者计划的基础上将启动中国南南环境合作绿色使者计划,加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能力建设与人员交流,促进发展中国家间分享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的环境认知与环境意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其他南方国家环境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非洲作为中国推动南南环境合作的重要实践区域,在环境与发展合作领域取得了多项积极成果。截至2013年8月,中国与南非、摩洛哥、埃及、安哥拉、肯尼亚签订了双边环境保护协定;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国主要与非洲国家开展了环境援助与人力资源培训计划,重点在水资源管理与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对非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开展人员交流与能力建设活动。此外,还通过举办环境保护相关的对话与主题活动、小型示范项目等方式推动中非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交流合作。
  中国南南环境合作面临发展机遇,趋势良好
  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与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展环境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与契机,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形式偏重于合作理念和倡议的落实,使其本身具有独特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为中国南南环境合作提供了广阔的战略空间。中非环境合作部长级对话会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落实行动,也为中国南南环境合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和实践平台。从非洲国家代表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从西方国家政府到国际非政府组织,各方均高度关注此次对话活动,普遍认为中非在南南、南北南环境合作框架下开展环境合作对推进全球南南环境合作进程意义重大。
  第一,从国际环境合作的现实情况看,南北矛盾仍然是全球环境合作的主要矛盾之一,在是否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这一问题上,以中国和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诸多的共同利益,无论是在生物多样行保护、气候变化等全球议题上,还是在环境治理经验分享、环境友好型技术转让等区域与双边合作领域,南南合作均拥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存在坚实的合作基础。
  第二,从南南环境合作的实际效果看,南南环境合作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彼此分享环境与发展领域的相关经验,是发展中国家解决自身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力地促进了南方国家自身及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这为中国南南环境合作提供了实际需求与现实土壤。以中非环境合作为例,中非双方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关注点相近,在城市与农村环境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面临相似的的环境挑战,在环境政策对话、能力建设、技术交流等领域合作具有良好的合作前景。
  第三,从我国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长远谋划看,积极参与南南环境合作并争取主动权符合我国国家政治与经济利益,是实现中国环境保护走出去的重要战略抓手,有利于结合国家战略识别优先区域与重点国家,更好地发挥国际环保合作工作对国家政治外交总体布局的支撑作用。非洲的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是国际社会各方关注的重点,也是此次非洲国家在中非环境合作部长级会议上的重要讨论热点之一。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资源新霸权论一直伴随着中国走出去的战略步伐,中国投资非洲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的环境影响不仅引发西方社会的关注,更成为非洲国家的关切。通过推动环境保护走出去与南南环境合作平台构建的有机结合,将有助于维护我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与区域战略利益,为走出去保驾护航。
  第四,从推动南南环境合作的形式看,中非环境合作部长级对话会借力联合国平台,形成多方参与的高层对话模式,有利于我国扩大南南环境合作的国际影响。中非环境合作部长级对话会议层次高、规模大,在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期间召开使其更具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切实增进了中国、非洲国家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合作。而这种借力第三方平台的合作模式,利用合作与多赢的思路,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寻求南南环境合作的新动力,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更好解读与相互理解。
  建立中非环境与发展命运共同体,开启绿色发展合作新篇章
  中非环境合作部长级会议是中国推动南南环境合作的新起点,为我们进一步开拓国际合作舞台提供了新思维和动力,标志着中非环境合作已经开启了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双方已经在打造环境与发展命运共同体方面形成广泛共识。未来,中国参与南南环境合作应坚持以服务国家重点战略为出发点,为实现国家政治外交总体布局提供配套支撑;以发展中国家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需求为导向,开拓中国南南环境合作市场;以提升合作影响力为目标,集中优势资源推出旗舰型项目。
  中非环境合作部长级对话会提出的中非环境合作升级版,主要体现了合作理念与平台建设的新特征,突出了政策对话平台、能力建设平台、技术交流平台等三大平台建设,构建了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的中非环境合作新格局。
  一是丰富合作内容,构建多领域的合作体系。
  由于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环境挑战的复杂性及各国合作关注点的差异性,可开展南南环境合作的领域广泛多样。目前,中国已在环境政策、环保产业与技术合作等领域开展了中非、中国—东盟等重点区域南南环境合作的有益实践,未来可重点结合生态文明理念、中国环境保护走出去总体布局及一带一路战略下其他广泛的合作领域,进一步寻求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区域开展环境合作的切入点,传播中国的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价值理念,提升中国参与南南环境合作的深度,构建多领域的中国南南环境合作体系。
  二是逐步推进,打造多层次的合作格局。
  中国南南环境合作旨在打造立体的合作格局:在全球层面,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就国际环境谈判积极协调立场;在区域层面,重点与一带一路沿线覆盖及辐射的东南亚、非洲、中西亚等有关国家或区域组织谋求开展环境合作;在国别层次,通过签署环保协议、开展具体项目,与发展中国家建立长期的双边合作机制;扩展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国际组织及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三是拓展合作路径,发展多渠道的合作架构。
  拓展中国南南环境合作的可行路径,一是要充分利用国际环境外交舞台以及国际南南合作资源与平台,提升中国南南环境合作的显示度。二是要积极开发南南环境合作项目与平台,推动建立中国主导的南南环境合作资源网络,发展多渠道的南南环境合作架构。具体可利用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这一高层机构,加强政策对话与合作交流;依托中国南南环境合作绿色使者计划,整合合作资源,打造中国南南环境合作复合型平台;加强机构建设,在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南南区域环境合作机构。
  四是促进多元参与,形成多主体的合作网络。
  中国南南环境合作旨在建立起一个多元开放的合作网络,促进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公民社会等多主体的积极参与,包括:推动政府间的环境政策对话,分享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加强环保产业界与环境技术专家的人员交流与互访,促进南南环保产业与技术示范项目合作;推动环境智库开展联合研究,带动南南环境合作国际智力网络的形成;鼓励公众参与及环保社团的交流,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环保】四川省开展“水电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四川省政协联合致公党中央、致公党四川省委开展“水电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重点调研   保护中开发 呼吁战略性制度设计    近日,四川省政 
热点文章
中国发改委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协会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 LED环球在线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 中国照明网 慧聪网能源 世界风力发电网 中国节能住宅网 中国锅炉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LED照明网 环境生态网 中国煤炭资源网 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中国家电网 中国风机网 锅炉信息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燕赵环保网 北极星电力网 全球阀门网 中国沼气网自动化在线 中国化工器材网 世纪环保网 中国净化设备网
太阳能产业资讯 上海环保协会 中国环保机械网中国能源信息网 环保中国 广东环保产业网 中关村环保 环保设备网
中国风能网 绿色科技网 中国仪器仪表网 中国涂料采购网 AAB亚盟环保 中国环保英才网 固废英才网 格润清洁能源网
装修污染治理 光触媒 除甲醛 低碳网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