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保】专家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献策 |
(时间:2012-11-27 15:43:12) |
随着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大规模、集约化种植模式的发展,农业面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不仅造成土壤质量下降,也造成江河湖泊等水体质量迅速下降。11月22日—23日,热带植保环保高层论坛在海口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农业专家就农业面源污染、植物病虫害防治、高效低风险农药等农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展开探讨,支招防治。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业产量,施用的肥料、农药等被灌溉水、雨水冲刷进江河湖泊等自然水体中,造成水体营养化、水质下降等环境污染。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博士郑永权研究员通过研究调查提供了一组数据,2007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和2010年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说明,全国农业面源需氧量、总氮、总磷排放量在3年中分别增加了14.3%、5.6%、33.3%,而且污染状况仍在急速加重。而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热带地区,由于年降水量高,雨季,农业面源污染的危险性更高,这更要引起地方政府和农业从业者的重视。 郑永权在论坛特邀报告中指出,经济价值越高的作物,施肥量越多,因过度施肥带来的面源污染越严重。比如,我国目前化肥年用量达到5400多万吨,但实际利用率不到40%,在集约化高的蔬菜、花卉种植区利用率不足10%。 农业面源污染该如何防治?如何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防治效果?专家们建议,可从政策上、资金上、科技支撑上等多方面开展系统综合的防控措施。首先是加强立法,强化监督管理,制定农业生产补偿办法,鼓励农民开展农业清洁生产与废弃物循环利用﹔资金上,设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项工作经费,以加强防控措施和技术的推广。 热带植保环保高层论坛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举办。
|
|
|
|
推荐图片 |
 |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