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保】浙江:环保成转型升级“控制闸” |
(时间:2012-11-6 9:50:00) |
编者按:2012初始,各项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在减速中起步,但经济减速至“危”恰是转型加速之“机”。1-9月的经济数据显示,虽然经济结构转型的阵痛还未过去,但是各地经济结构已经开始明显优化,显然,地方政府正努力抓住这一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时机。 经济减速之“危”恰是转型加速之“机”。前三季度,浙江不断强化环保宏观调控职能和倒逼机制作用,单位GDP能耗下降6%左右,比去年全年扩大了2.9个百分点。从源头抓起,构建空间、总量和项目“三位一体”的环境准入制度,环保成为转型升级的“控制闸”。 “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包括空间准入、总量准入和项目准入。从空间布局而言,早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浙江对11个设区市和所有县(市)全部编制实施了生态功能区规划,把国土空间划分为禁止准入、限制准入、重点准入和优化准入4类主体功能区域,并明确各区域生态环保目标;从总量准入来看,浙江提出科学论证政策法规、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和区域、行业发展规划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而将各类区域、行业的规划环评结论作为项目环评的前置条件和重要依据;在实施项目准入时,则是通过实行污染物总量替代削减、完善重污染行业环境准入条件、实施区域限批、规范环评审批管理。 记者从浙江省环保厅了解到,通过实施严格的“三位一体”准入制度,2008年以来,全省环保系统共否决和缓批各类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6000多个,有效防止了产能过剩、不符合环保要求和“两高一资”等项目的落地。 “坦率地说,现在环保要求更高了,我们搞招商引资难度更大。”湖州市长兴县是著名的铅蓄电池生产基地,当地一名负责招商的基层干部坦言,过去招项目有点“好坏不论、见钱眼开”,“但是现在我们基层干部也统一了思想,发展经济的目的本来就是服务一方群众,如果环保没搞好,伤害了群众生存环境,这样的经济搞起来也没意思。” 利用“环境准入”这道控制闸,浙江有效加快了“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等步伐。前三季度,浙江省八大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增长5.3%,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低0.6个百分点;占比为38.5%,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节能降耗态势良好。1-9月单位GDP能耗预计下降6%左右,降幅比去年全年扩大2.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1%,38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单耗下降,下降面接近九成。 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为全力促进产业升级,要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目前浙江省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6%左右,已经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下降4%左右的目标任务。
|
|
|
|
推荐图片 |
 |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