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保】市环保局力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
(时间:2012-9-13 10:52:29) |
近年来,市环境保护局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以治污减排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提升辽河、松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为重点,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动我市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落实责任 强力推进 总量减排创一流 “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作为各级政府必须完成的刚性任务,我市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协调调度、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企业具体实施的总量减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结构减排。2007年以来,依法取缔了23家再生纸生产企业及2条万吨草浆生产线,关闭1条3万吨糊精生产线、1条年产6000吨瓦楞纸和100万平方米包装箱生产线和1条万吨酒精生产线,实现削减COD排放量40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447吨;强制淘汰1条15万吨水泥立窑生产线,关闭双兴热电75吨锅炉、12兆瓦发电机组。通过积极推进重点环境工程建设,实现了工程减排。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建设新天龙、金士百等17个工业污水重点污染治理工程,年新增工业废水处理能力700万吨;吉长电力有限公司四平热电分公司锅炉脱硫工程和国电四平双辽发电有限公司脱硫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实现二氧化硫年减排量近万吨;新天龙酒业有限公司、中粮生化能源(公主岭)有限公司、天成玉米开发有限公司等3户企业自备电站脱硫工程稳定运行,实现二氧化硫减排2778吨。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市对绝大多数重点工业污染源均进行了治理。“十一五”期间,经国家考核组认定,我市共实施减排项目45个,其中实施化学需氧量减排项目29个,削减化学需氧量17182吨;二氧化硫减排项目16个,削减二氧化硫9800吨。两项指标连续四年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四平市政府获全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一等奖,市环保局获国家“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先进集体。 由于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得到有效削减,我市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主要河流东、西辽河,招苏台河及条子河水质显著好转,条子河林家断面化学需氧量年均值54.6毫克/升,比2006年294.6毫克/升下降81.5%,招苏台河六家子断面、东辽河四双大桥断面化学需氧量年均值均比2006年下降90.6%和35.2%;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到国家三类水标准;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县(市)区所在城镇环境空气质量也都控制在国家三级标准以内。 加大投入 科学规划 重点流域得治理 市委、市政府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难得机遇,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2000年以来,我市累计投资近5亿元,建成了5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引进BOT运行方式,成为全省唯一在“十一五”期间实现所有县级建成污水处理厂的地区,并全部投入运行,形成日处理生活污水20.5万吨的处理能力,实际日处理污水近17万吨,对改善辽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几年来,又进一步加大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11个重点环境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期进行。双辽市、公主岭市再生水回用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基本完工,公主岭市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四平市中水回用及配套管网工程、梨树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及配套管网工程已开工建设。公主岭市、梨树县分别投资4600万元和1500万,新建集污管网72.5公里,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分别达到3.18万吨和2万吨。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的运行,有效地提高了我市区域内辽河流域水体的质量。在今年国家对重点流域考核时,我市4个辽河流域出省界断面全部达到要求,得到了93.9的高分,受到了考核组的好评。 “十二五”时期,环保部门将进一步对流域进行规划治理,现已编制完成东西辽河、招苏台河、条子河等跨省界断面污染控制方案,56个项目纳入国家“十二五”辽河和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计划投资总额达48.73亿元。 以人为本 履职尽责 保护环境惠民生 对污染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排污企业,环保部门连续几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坚决治理整顿。对污水处理厂、燃煤电厂、造纸、钢铁、粮食深加工、化工等重点污染行业进行集中检查和专项整治。五年来共出动执法人员近万人(次),检查企业3000余家,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50个,查处违法排污企业245家,使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充分发挥12369环境热线功能,受理群众来信来访2151件,处理率、结案率达到100%,有效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保障群众的环境安全,市环保局加大对各类污染源的监督检查频次,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和达标排放。特别加大对存在环境风险隐患的行业、企业的排查,建立了企业环境风险和化学品档案信息库,完善了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储备了相应的应急物资,组织开展了环境应急演练,锻炼了队伍。争取国家资金346万元建设完成了市污染源监控中心、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酸沉降监测站,对26户重点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32套,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监控网络。 以奖促治 连片治理 农村环境有改善 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7个、省级生态村8个、市级生态村21个。对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根据国家环保部“以奖促治、连片治理”的政策,市环保局编制了《四平市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使我市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了较大突破。中央投入农村环保专项资金8054万元,全市101个村被列为农村连片环境整治示范村,实现了对饮用水源、生活污水、畜禽粪便等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整治,为我市农村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环保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四平的天空更蓝了,水更清澈了,空气更加清新了,市民的居住环境向着更加适宜居住、生活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
|
|
|
推荐图片 |
 |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