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保】陕西启动工业企业退城 还城市清洁空气
(时间:2012-9-5 10:08:05)
  2012年,我省启动工业企业退城入区行动,逐步将重污染企业从城市、村镇等人口集中居住区搬迁至相关园区。到2015年,西安主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将全部退出。这场工业退城行动,不仅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更体现了责任政府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对于占陕西工业总产值30%以上的龙头大户西安市来说,按照“一城一带一区多板块”的产业规划,现有的工业布局明显不合时宜。从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未来城市发展空间出发,西安市三环以内的主城区将作为服务业聚集区,不再安排工业项目,现有生产型工业企业逐步迁往渭北工业区或其他开发区。
  而更令人振奋的是,根据陕西省政府近日下发的《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工作方案》,陕西将建立“天眼”遥感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形成地面和立体相结合的空气质量监测网,让群众及时知晓监测结果,立体式、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方案也迅速浮出水面。
  工业出城:还城市清洁空气
  “坚持‘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的方针,着力解决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气环境问题,这是实现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生态美’目标的重要举措。”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说。
  对于重污染企业搬迁后的工业污染防治,何发理表示,首先要在2015年实现西安主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全部退出,在退出的同时,严令禁止重污染企业原工艺、原设备“换汤不换药”地异地搬迁转移,防止污染下乡,对小城镇或乡村继续造成环境污染。
  “关中地区是陕西乃至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陕北地区作为陕西能源化工产业聚集地,是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经济活动和污染排放高度集中的同时,也给空气环境改善造成巨大压力。”省环保厅污染防治处处长姚晓军这样定义我省的空气质量现状。
  从PM2.5年均浓度形成的卫星解析图上可以看到,陕西省颗粒物污染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关中地区尤其明显、陕北次之。由山西西南开始,陕西省韩城、渭南,沿渭河谷地向西到宝鸡呈现一条明显的东北、西南走向污染团带,并形成以西安、渭南为中心的高污染区。
  据悉,西安市自2012年下半年起,发布PM2.5日均值、各监测点位实时监测数据;从2013年1月1日起,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环境空气质量。而全省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也同样详尽,不仅明确了PM2.5监测发布的时间节点,还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控制近、中、远期目标。
  “从今年7月1日开始,西安市已分别在新城、莲湖、碑林、雁塔、灞桥、高新6个区设置了PM2.5监测点,以及一个投资1600万建立的超级站。在6月30日至8月12日的44天有效天数内,监测浓度范围在0.028至0.097毫克每立方米之间。参照最新的国家空气质量标准PM2.5标准的0.075毫克每立方米,总体平均还未超标,达到二级标准的实际天数37天,占总天数的84.1%。”陕西省环保厅副厅长李孝廉介绍。
  空气质量,已经确凿无疑地成为了当今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将PM2.5监测数据公开、常态化,也成为陕西省环保厅的重点工作。据了解,我省PM2.5监测数据发布工作将分三步走:第一步,2012年6月底前,建成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超级站,自下半年起,西安市发布PM2.5日均值、各监测点位实时监测值;2013年1月1日起,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延安市和杨凌示范区发布PM2.5日均值、各监测点位实时监测值;第二步,2014年1月1日起,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在2013年底前,在西咸新区、延安市各建成1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超级站,两个环境空气质量背景值监测站。第三步,2014年底前,各设区城市、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和全省县城全部建成包括大气自动监测站。自2015年起,上述市(区)以外的省内其他设区城市、西咸新区发布PM2.5日均值、各监测点位实时监测值,所有县城发布PM2.5日均值;2016年1月1日起,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环境空气质量。  
  腾笼换鸟:西安优化工业产业布局
  要用仅仅三年的时间,使西安主城区内的工业企业全部退出。这一目标的难度,可想而知。
  西安市的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一枝独秀,2010年,西安市的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16%,但轻工业占22.6%,石油化工制造业仅占10.63%。不仅现有工业结构不尽合理,随着城市骨架不断拉大,西安市原有工业布局,尤其是高能耗、重污染、不符合城市规划和安全生产的工业企业已经不能适应在原址发展,随之带来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西安热电厂、3402厂、西安日化等用煤大户,矗立在西郊的城市发展空间,在西安市市区规模不大的时期,这样的布局似乎合理。但随着西安市的迅速发展,城市的空间和城区的环境则越来越受制于工业企业。因而,要实现西安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须扩展发展空间,调整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其实早在2006年8月份,西安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西安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以及《西安市二环内及二环沿线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实施办法》等7个配套文件,以加快西安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有效利用土地、资金、厂房、基础设施等资源,形成产业聚集、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工业格局。
  工业退城,实施搬迁,并非简单的“卷铺盖换床”。
  位于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十路的西玛电机,联合厂房建筑面积比老厂区生产作业面积增大了2万平方米,通过整体搬迁,使企业获得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建成了试验能力达1万千瓦的综合试验站,在全国中小电机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安装了全国一流的电机生产装配喷漆线,添置了34台数控车床等先进生产设备,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得到很大提升,整体工艺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而现位于渭北工业区高陵组团的陕汽集团通过搬迁改造后,技术开发和生产能力迅速提升,销售收入由1999年的5亿元上升到2007年的156.95亿元,并在2008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产销各类汽车突破6万余辆。这些企业搬迁后,把原有的土地进行商业开发,实现了土地的增值,直接推动了三产的发展,也实现了城市整体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
  “实施二环企业搬迁改造是西安市抓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实施企业搬迁改造,有利于企业实现产业配套、资源整合、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工业布局的优化、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随之提上议程。这些举措更有利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功能、促进和推动整个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西安市工信委负责人说。
  西安市搬迁工业的去处,早已经有了成熟的方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西安泾河工业园、西安沣京工业园、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浐河经济开发区、西安灞桥科技产业园、西安蓝田工业园、西安临潼旅游商贸区、西安出口加工区。林林总总的开发区、工业园区不仅产业定位明确,更成为西安市二环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的主要承载地。
  早在2006年底,西安市就开始启动“工业退城”,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了155户企业的搬迁改造。这些企业由西安市搬迁办统一规划,制定实施细则和年度搬迁计划,分批、分期下达搬迁目标任务,组织实施。按照《西安市二环内及二环沿线工业企业搬迁改造实施办法》的要求,各区县、各工业资产管理公司、工业资产经营公司等有搬迁企业的单位,按照市搬迁办的统一安排,陆续采取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负责本地或本单位企业的搬迁工作计划。搬迁后的企业,不仅遵循了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也同样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不仅如此,西安市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市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行动方案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解决有关搬迁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二环企业的搬迁工作。
  “规划定方向、项目定用地、土地定产出”,“高强度投入,高密度开发、高效率用地”,这“三定”、“三高”原则,使得西安市的搬迁企业产出与用地规模挂钩,在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的同时,保证了符合条件项目具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同样,西安市新近大规模建设的渭北工业区,无疑为“工业退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平台。这一地区不仅是工业落地区,更是先进产业集中区、现代化城市功能区、科学发展示范区。
  工业园区,不仅仅承载工业,更要成为新城建设、工业与生态共同发展的典范。
  五大工程: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
  据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多年来对PM10和PM2.5的初步研究分析,西安市PM2.5来源中燃煤占17.8%。为了控制燃煤造成的空气污染,《方案》要求到2012年,西安市和西咸新区建成区除集中供暖设施以外区域全面禁煤,其他设区城市禁煤区、限煤区面积应达到建成区面积的80%以上。
  到2015年,关中和陕北设区城市和杨凌示范区、西咸新区建成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以上,县城区集中供热率达到60%以上,所有工业园区实行一个热源供热。
  “陕西省还将实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制度,计划从2015年起,全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275亿吨以内,到2020年,力争实现零增长。”陕西省环保厅厅长何发理说。不仅如此,陕西还将有力实施五大工程,建立大气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有效保证群众呼吸新鲜空气。
  第一工程:实施工业污染源防治工程加强燃煤企业污染治理,对现役火电机组、非电燃煤锅炉实施烟气脱硫、脱硝,改造除尘设施;全面提升水泥、建材、焦化、冶金等企业的污染防治水平;加大推进清洁生产强制审核力度,强化对重点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节能审查工作。
  第二工程:实施城市大气综合整治工程加强城市扬尘污染控制,各类建筑、道路、市政施工必须设置围挡,湿法作业,严控渣土车遗撒;禁止在城市建成区内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加强城市主要道路及重点部位清扫保洁,提高机械吸尘式清扫率;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实施“黄土不露天”工程,减少城区裸露地面。
  第三工程:实施机动车污染防治工程完善机动车环境管理制度,实施机动车管理总量控制措施,严格执行各类车辆排放标准;全面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加快淘汰“黄标车”;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清洁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推进加油站油气污染治理。
  第四工程:实施绿色屏障工程。提高城市自净力,推进渭河生态景观带建设,构建渭河千里绿色长廊。通过实施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保综合防治、生态修复等,构建我国南北地理分界带的生态安全屏障。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和硬化工作,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有计划推进公共地段片林建设和屋顶绿化工程,建设公路、铁路两侧绿化带,实现设区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
  第五工程:实施联防联控预警工程。陕西省将建立“天眼”遥感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组建省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发及质控中心,形成地面和立体相结合的空气质量监测网,让群众及时知晓监测结果。建立空气质量橙色、红色、紫色、褐红色4级预警机制。完善空气质量重污染日应急预案,指导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活动。遇重污染天气时,暂停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和渣土运输,要求重点排污企业停产、限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停驶部分机动车。
  工业,挺起经济发展的脊梁。而正在积极推动的工业退城,也并非简单地消灭工业,而是依赖搬迁的机遇,将工业升级改造,使之在新城中清洁生产,服务生活。继重拳出击治理水污染后,陕西空气污染在未来三年也将伴随季风,飘散而去。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热点文章
中国发改委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协会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 LED环球在线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 中国照明网 慧聪网能源 世界风力发电网 中国节能住宅网 中国锅炉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LED照明网 环境生态网 中国煤炭资源网 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中国家电网 中国风机网 锅炉信息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燕赵环保网 北极星电力网 全球阀门网 中国沼气网自动化在线 中国化工器材网 世纪环保网 中国净化设备网
太阳能产业资讯 上海环保协会 中国环保机械网中国能源信息网 环保中国 广东环保产业网 中关村环保 环保设备网
中国风能网 绿色科技网 中国仪器仪表网 中国涂料采购网 AAB亚盟环保 中国环保英才网 固废英才网 格润清洁能源网
装修污染治理 光触媒 除甲醛 低碳网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