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保】我国环保力度不断加大
(时间:2012-7-20 11:00:23)
  从年初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出台,到大气、水、重金属等污染的“重典”防治,再到绿色贸易、绿色信贷等政策的积极展开,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试点的深入推进……我国打响了声势浩大的“环境保卫战”,全力为百姓营造一片碧水蓝天。
  水和大气污染防治是环保重中之重
  呼吸清新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食品,是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明显改善。根据环境保护部提供的数据,与2005年相比,2010年重点流域国控断面中,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从2005年的24.4%上升为44.2%,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从36.4%下降为25.8%。同时,污染物减排效果也比较显著。到2010年年底,重点流域COD(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下降了15.3%,完成规划确定减排任务的1.3倍。
  “十一五”以来,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也稳步推进。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全国大气环境质量基本稳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显著下降,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为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出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政策,限制高排放、高耗能行业盲目扩张。
  为实现减排目标,我国建立了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提高了火电、钢铁、水泥等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环境准入门槛,颁布实施清洁生产标准,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实施经济补偿政策,依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五年来,累计关停小火电装机容量7683万千瓦,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2亿万吨、炼钢产能0.72亿吨、水泥产能3.7亿吨,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降低了工业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
  在发展中保护 在保护中发展
  松花江是东北人民的母亲河,也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大量化工企业沿江而建,不仅造成了松花江污染,也带来下游饮用水安全问题。“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前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系统正在逐步恢复,东方白鹳等珍贵水禽已经在天河畔稳定栖息。
  重庆钢铁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随着城市飞速扩张,在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它也成了重庆主城重要的污染源。2011年9月重钢进行环保搬迁,迁出重庆主城区,在位于远郊的长寿区重建,实现工业再造,优化了城市产业布局。 
  这都是我国加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防治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走出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实现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我国环保工作的总体考虑是: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牢牢抓住水、空气、土壤三大要素,从原来的“先污染后治理”,转变到同时、同步治理,既还好“旧账”,又不欠“新账”,逐渐扭转环境恶化的趋势,让人们生活得更踏实、更安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将进一步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资金、法规、科技等保障体系整体水平将稳步提升。污染防治工作也将实现向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转变。
  据了解,今年4月,国务院批复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强调做好松花江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努力恢复江河湖泊的生机和活力,促进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也在酝酿出台中。
  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随手关灯、拔下电源插头、少开一天车等良好生活小习惯,如今已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每个细节中。
  纵观这一年,从普通百姓对环境的关注,到促进经济发展绿色转型的崭新发展思路,无不显示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渐成公众意识。
  周生贤表示,未来我国将加快绿色发展,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继续探索环保新道路,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相融合,让污染减排的倒逼机制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早日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喝上干净水,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
  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认为,要实现“碧水蓝天”就必须强调绿色转型,这既包括观念更新,也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
  对政府部门而言,城市必须有节制的发展,如果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仍然占到GDP很大比重,施工现场遍地开花,就很难实行。
  企业生产也要转型。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有关专家建议,应把防尘控尘资金纳入建筑工程预算的“硬成本”,建立绿色施工和积尘监测制度,对达不到防尘控尘要求的工地责令停工整改。加强对大建筑工地的监管和渣土车的治理,减少扬尘污染。
  人人是污染的受害者,也是污染的制造者,应积极倡导公众绿色出行。为这个后果“买单”只有一条路,树立环保生活理念,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转变生活方式,主动减少PM2.5等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让环保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热点文章
中国发改委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协会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 LED环球在线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 中国照明网 慧聪网能源 世界风力发电网 中国节能住宅网 中国锅炉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LED照明网 环境生态网 中国煤炭资源网 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中国家电网 中国风机网 锅炉信息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燕赵环保网 北极星电力网 全球阀门网 中国沼气网自动化在线 中国化工器材网 世纪环保网 中国净化设备网
太阳能产业资讯 上海环保协会 中国环保机械网中国能源信息网 环保中国 广东环保产业网 中关村环保 环保设备网
中国风能网 绿色科技网 中国仪器仪表网 中国涂料采购网 AAB亚盟环保 中国环保英才网 固废英才网 格润清洁能源网
装修污染治理 光触媒 除甲醛 低碳网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