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保】当代艺术与低碳环保各得其所 |
(时间:2012/1/10 10:29:43) |
当代艺术与低碳环保各得其所 画龙点“金”桥艺术展匠心独具 用艺术描绘龙的文化,让空间留白低碳的遐想——前天至3月底,毕横、苍鑫、陈秋林、方少华、刘建华、马良、师进滇、唐晖、王燮达、周蓓丽等10位艺术家以可循环废弃材料为载体,在画龙点“金”桥当代艺术展中渲染龙的精神。 数千年来,龙“颜”甚威,传承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尊贵地位。而今有这么一群艺术家,他们一反陈律,锐意突破,用时代的素材和韵律打造后现代、工业社会的“龙”颜新貌。新生代艺术家毕横,从变形关公到变形龙,以汽车零部件全新创作《新·年龙》,诠释了工业化进程背后现代人对龙文化的新颖理解。威严的龙头,直立的龙身蔚为壮观,工业时代的产物在传统龙的身体中构建出空前的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画龙点‘金’”中极具现代感的艺术装置,以都市生活的语言诠释龙的精神,更吸引无数观众竞相观摩。见过超现代的汽车龙,可见过“骨感”自行车龙吗?硬朗的线条,工业感中彰显龙的气概!这一切是马良用旧自行车主材拼搭而成的。自行车这个最深入国人生活的代步工具,在龙年新春被用来表达具有现代意义的龙形象,可谓匠心独具。从社会征集的废弃光盘在方少华的艺术创作之下化为《龙柱》,方少华巧妙利用光盘的镜面折射制造出龙鳞闪耀的气势。万张废弃光盘汇集成艺术装置,当代艺术与低碳环保各得其所。王燮达以中国商周青铜文化中的饕餮纹样为元素,用纸浆为主材讲述飞龙在天的故事。苍鑫的作品《红山龙》,用抽象的形态传达了龙的神韵。以距今五千余年的红山文化的玉龙为底,独特地将炭作为材料载体,以神话的记忆模式和抽象的形态嵌入精神领域,催生观众对龙文化的无限想象。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