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保】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
(时间:2011/11/14 10:12:43)
  11月11日,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发布会暨‘德班的困境与中国的战略选择’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会上正式发布了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与会专家分析了坎昆会议以来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最新动态,研讨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面临的挑战以及长期战略。
  绿皮书指出,近年来,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流域先后发生严重干旱,其中包括2006年川渝大旱、2009/2010年西南干旱以及2010/2011年长江中下游冬春严重干旱等。面对长江流域发生的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关于三峡大坝诱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说法争论不止,三峡工程的气候效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绿皮书认为,这些旱灾的发生与我国大尺度的旱涝转换规律和降水演变特征有关。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前后长江流域经历了一个多雨的时期,从1999年开始转为少雨期,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减少了10%~12%,长江流域的干旱正是在这种大的少雨气候背景下发生的。
  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暴雨发生需要从比它大十几倍以上面积的地区收集或获得水汽。三峡水库不能左右比它面积大很多倍的区域性旱涝过程。三峡库区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索马里和中国南海及青藏高原的输送,库区水汽内循环不足5%。水库蓄水虽使附近水汽的内循环有一定变化,但这种水汽内循环相对于外循环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导致比它面积大很多倍的区域性旱涝灾害的发生。
  实际上,长江流域近几年发生的干旱和洪涝等气象灾害主要是由海洋温度和青藏高原积雪的变化造成大范围大气环流和大气下垫面热力异常所引发的,与三峡水库没有直接关系。认为与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相关联是缺乏科学依据的,而且,研究表明,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不超过20公里。
  绿皮书预测,库区气候变化趋势可能在某些方面产生影响:一方面,气候均值的变化引起入库水量增加,超出原库容设计标准及相应的正常蓄水位而带来水库运行风险;另一方面,未来长江上游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概率将加大,引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对三峡水库形成冲击,对水库调度运用和蓄水发电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绿皮书指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要做好应对三峡大坝上游和山区强降水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工作。由于气候系统的复杂性,加上三峡水库蓄水时间还不长,需要继续加强对三峡库区及周边的气候监测、影响评估和科学研究。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森特股份联手三棵树推动涂料行业能源转型 
  节能减排与全球每个国家、行业都息息相关。涂料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