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保】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增长30% 数额居全球首位
(时间:2011/8/3 16:58:23)
  近日,记者从清科研究中心了解到,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增长30%,总量达511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全球清洁能源投资数额最大的国家。
  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肖珺告诉记者,近年来,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清洁技术领域投资热情快速提高,特别是去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振兴计划,在这七大产业中,清洁技术占据了四个席位,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注入。
  仅以其中的新能源领域为例。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的统计,在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和欧洲海上风电、光伏屋顶投资大幅增长的带动下,2010年全球清洁能源新增投资达到2430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了30%,成为清洁能源投资迄今为止增长最迅猛的一年,比2006年的投资翻了一番,是2004年投资总额的5倍。其中,2010年中国清洁能源投资增长了30%,增至511亿美元,成为迄今为止清洁能源投资数额最大的国家。
  据透露,根据清科数据库的投资统计,2010年中国市场披露的案例数量达130起,共披露投资金额1.14亿美元,清洁技术已经成为仅次于互联网的第二大投资热门领域,许多投资机构也成立了相应的专项基金用于清洁技术领域的投资。
  从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情况来看,2010年中国清洁技术企业海内外成功IPO的数量达到35家,2009年的数量则为11家。
  据肖珺分析,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创业板的推出为清洁技术企业上市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另一方面则是清洁技术的概念在二级市场也获得了资本的进一步认可。
  在肖珺看来,由于清洁技术产业涉及的细分领域众多,发展状况各异,严格说来并不能将其整体称为一个行业,但是总的看来,中国清洁技术行业的确存在一些共性特征,值得行业及资本在这场投资热潮中作进一步思考。
  首先中国的清洁技术行业在产业链的国际分工中偏重加工制造环节。
  尽管清洁技术是一个新兴且技术导向的市场领域,但是它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带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特征。人力成本较低是中国清洁技术企业立足全球市场的重要优势,在核心技术能力不突出的背景下,在国际分工中难免落入低端加工制造环节。
  这样的分工格局,对于中国清洁技术企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一旦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中国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可以快速获得国际市场,以应对内需尚不高涨的局面,从而带来某一细分领域在一段时间内的高度繁荣。比如2007年以前的光伏产业,2009年以来LED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局面。
  另一方面,分工格局造成企业“两头在外”的被动形势。产业上游的核心技术环节被国际领先企业掌握,下游需求也主要集中于国际市场,使得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话语权低微,利润空间被压榨。
  其次,该行业的政策导向特征明显。
  清洁技术行业由于存在需求主体不明确、成本过高等因素的困扰,现阶段看来,政策仍然是其发展的主要推手。
  首先,需求主体不明确。清洁技术行业中很多领域其服务对象本身并无迫切的相关业务需求,这是由于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这个概念本身存在很强的外部性造成的,完全市场化的格局下,环保、低碳有时并不会为企业、个人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
  其次,成本过高。成本过高包括初置成本高和运维成本高两种情况。
  新能源汽车以及一些节能电器属于前者的典型,虽然可以节约能源成本,但是购置的价格高昂;而其他很多新能源、环保行业则普遍存在运维成本过高的情况。如果没有一定的价格补贴机制,则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上述因素导致清洁技术行业的发展必须接受政府的干预。但是政策适时退出时,企业能否良好过渡则值得思考。”肖珺说。
  肖珺举例说,2008年以后,不少欧洲国家降低了对光伏电站的补贴力度,直接造成了大量中国光伏企业面临发展困境。这样的前车之鉴,警示我们要未雨绸缪,以免重蹈覆辙。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森特股份联手三棵树推动涂料行业能源转型 
  节能减排与全球每个国家、行业都息息相关。涂料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