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固废治理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内蒙古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3/2/15 9:33:46)

  垃圾分类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减少废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减少占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及分类做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关心推动垃圾分类的民生“小事”。为深入了解内蒙古全民参与垃圾分类情况,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于2月上旬在全区12个盟市选取1100户居民开展问卷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1063份。调研显示,内蒙古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意愿高,但垃圾分类推行多环节存在堵点,仍需多重政策支持。
  一、内蒙古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部分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内蒙古深入贯彻落实垃圾分类决策部署,出台《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确垃圾分类标准和管理办法,同时实行分类垃圾与混合垃圾差别化收费政策,分类垃圾收费标准低于混合垃圾收费标准。呼和浩特市积极响应,在腾讯视频等平台发布《呼和浩特市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系列讲解视频,并印发《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费管理办法》;包头市制定了《包头市2021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乌海市在部分小区设置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站试点,通过微信扫码注册小程序进行垃圾分类,根据分类垃圾重量可获得环保奖励金,各盟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分别出台推动垃圾分类相关政策。
  二、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意愿较高,有效监督才能推动政策落地
  调研显示,居民认可垃圾分类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诸多作用。89.5%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有利于垃圾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79.3%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68.1%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有助于改善居住环境;63.5%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能够提高居民提高环境保护意识;48.9%的居民认为垃圾回收能够带来收益。
  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意愿较高。在对垃圾分类看法的调研中,48.2%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必须执行;43.1%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很有好处,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此外,还有少部分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持消极态度,5.9%的居民认为垃圾分类过于繁琐,可执行度很低;1.8%的居民表示政府强制执行就分类,否则不分类;1.0%的居民表示别人分类我就分类,别人不分我也不分。
  政府无强制性要求以及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不利于推行垃圾分类。42.3%的居民表示垃圾分类难以推行是由于政府无强制性要求,41.6%的居民认为明确的条例和适当的罚款是推进垃圾分类的有效手段。57.8%的居民认为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礼物或购物券等奖励政策可以有效推进垃圾分类,33.6%的居民认为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企业和居民缺乏奖励手段。
  针对部分居民对垃圾分类持有消极态度的问题,政府应做好监督,推动垃圾分类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健全对主管部门的监督与考核,明确责任、强化目标、规定时限,形成阶段性成果验收的机制,纳入政府考核。二是健全对居民的奖惩机制,通过垃圾分类兑换积分和购物券,不执行垃圾分类适当处罚等形式监督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三、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调研显示,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不足是阻碍垃圾分类推进的重要原因。64.1%的居民表示本地区垃圾清运车未进行分类清运;55.7%的居民表示小区内设施配置不到位,垃圾分类箱体不好用;48.6%的居民认为市场配套不到位,家庭分类垃圾桶等产品未进入市场;40.4%的居民认为垃圾处理不到位,后续回收利用落实手段不足。
  小区内分类垃圾桶投放情况的调研数据显示,28.6%的居民表示所居住小区无分类的垃圾桶,居民随意丢弃垃圾,仅有垃圾清运车清运;43.8%的居民表示尽管居住小区有两色及以上垃圾桶,但是无人督查垃圾分类情况,仍处于居民任意投放状态;仅有25.6%的居民表示小区有分类垃圾桶,并且有人督查垃圾分类情况。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的居民任意投放的问题,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配置专门清运车,杜绝垃圾“混装混运”,确保分类处理,垃圾资源能够实现成果转化。二是在小区内、公共场所投放满足居民需求的分类垃圾桶,杜绝居民乱投乱放。三是对积极开展垃圾分类业务的环卫企业实施政策性补贴,对企业购买的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备予以政策性补偿。四是政府出资建设垃圾分类平台,居民可以通过APP全流程参与垃圾分类,促进垃圾分类数字化进程。
  四、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有待加强,需加强宣传引导
  调研显示,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尚未形成。24.0%的居民表示在自己的家庭中从来没有做过垃圾分类;47.9%的居民表示自己的家庭偶尔会进行垃圾分类;8.7%的居民表示以后会在自己的家庭中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仅有19.4%的居民表示垃圾分类的习惯已经养成,并且会持续做下去。
  在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和分类标准的调研中,71.9%的居民表示是通过电视广播、综艺公益节目获取信息;65.0%的居民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获取信息;40.5%的居民表示是通过社区宣传了解垃圾分类相关信息;40.1%的居民表示是通过政府宣传获取信息;还有19.3%的居民是从家人朋友处了解到垃圾分类的相关政策和信息。  
  尽管大部分居民能够认识到垃圾分类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诸多好处,但是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自觉意识依然不高,需加强宣传引导。一是培养全民建立“混放是垃圾,分类是资源”的意识,将垃圾分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从娃娃抓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鼓励青少年成为家庭垃圾分类的监督者、促进者。二是利用公众人物效应,通过在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平台开设垃圾分类相关的综艺节目和讲解视频,达到扩大宣传的效果。三是运用好社区宣传平台,通过举办活动、张贴海报等形式宣传垃圾分类。
  五、引入市场化机制,推动智慧环卫布局是垃圾分类大势所趋
  调研中,包头市一户环卫企业表示,随着垃圾分类等环卫细分领域的快速发展,垃圾分类专用收集、转运设备、终端处理设备需求量也将大幅增加,环卫产业上下游或将有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目前环卫市场化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需要主管部门合理规划发展目标,为系统、有序的环卫设施设备建设提供依据。同时,应积极引入市场机制,为促进环卫行业化改革打下良好基础。
  针对当前环卫行业发展特点,行业主管部门应着眼未来发展,积极布局智慧环卫。一是在环卫行业引入市场化机制,实现人员、车辆、设备的有效调度,形成一个信息互通、有机协调的整体,重点是解决环境垃圾分类和垃圾运输的动态监测,安全智能响应和环卫监管精细化管理等问题,全面提升城市垃圾分类管理效率,催化城市环卫产能提升。二是着眼农村、牧区参与垃圾分类的特殊情况,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做好“最后一公里”环卫布局,改善垃圾倾倒无序状态。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德国驻华大使傅融 
  11月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德国驻华大使傅融。双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黄润秋首先向德方介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80801894 媒体合作:010-80801894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