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固废】安徽宣城基本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 |
(时间:2012-12-14 14:28:31) |
目前,安徽省宣城市基本实现了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以“户集、村收、乡处理”为主的运作模式已经建立,正在进一步完善中。 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首场大戏,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今年年底前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全覆盖的目标。各县市区迅速行动,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党委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县市区政府与乡镇(街道)、乡镇(街道)与村(社区)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责任体系,推动了农村清洁工程的全面开展。 各地按照每30人配备一只垃圾桶、每200人建设一个标准垃圾池、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垃圾中转站或建设1-2个垃圾焚烧炉、每个乡镇配备适量的垃圾清运车辆等要求,落实垃圾处理设施。目前,全市共配备了垃圾桶79113个、运送车903辆,建设垃圾中转站65个。旌德县还对环卫设施实行了“五统一”,即垃圾桶、清运设施和无害化焚烧炉由县政府统一采购、统一标识、统一标准、统一配发、垃圾房按统一图纸建设,并实行规范运行。 与城市一样,宣城市农村专门的垃圾清扫保洁队伍普遍建立,长效的运行方式初步确立。现在,不论到哪个乡村,都能看到身穿环卫背心的保洁员打扫着村里卫生,这已成为农村普遍而醒目的一道风景。郎溪县涛城镇凤河村一共配备了14名保洁员,统一配备了垃圾清扫车、铁锹等工具,卫生保洁有了长期保证。宣州区周王镇绿宝中心村聘请了2名保洁员和1名垃圾清运工,按月领取工资,负责村内的垃圾清理。有的乡镇还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了保洁方法,按照市场化运作,成立了环卫保洁公司,建立了专业化保洁队伍。各县市区根据村组布局和农村人口状况,按照农村人口每300人配备一名清洁人员、每个村配备2名清运人员、每5000人配备一名焚烧人员的要求,落实了保洁人员。目前,全市共配备保洁人员7508人。 资金投入是农村垃圾处理工程得以建立和运行的保障。宣城市主要由各级财政“埋单”,同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投入。全市经费投入基本到位,已投入建设资金2.5亿元。各县市区均安排了专项经费,用于今后保洁人员工资等长期支出。 在垃圾处理方式上,宣城市以“户集、村收、乡处理”为主,在偏远农村,建立了“户集、村收、村处理”的模式,宣州区鉴于市区拥有较强垃圾处理功能,实行的是“户集、村收、乡中转、县处理”的方法,对垃圾运送费用按吨和里程数给予补助。 目前,各县市区均建立了保洁人员管理、垃圾处理流程、垃圾处理监督管理、经费保障等办法,形成了制度保障。 有的县市区还制定出台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及考核细则,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
|
|
|
推荐图片 |
 |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