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固废】深圳垃圾分类面临三大难题 |
(时间:2012-12-7 10:08:44) |
记者近日走访垃圾分类试点了解到,尽管有越来越多的深圳市民有垃圾分类意识,可垃圾分类目前仍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市民对垃圾分类意识认识不高;二是垃圾分类在国内刚起步,政府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三是基础设施跟不上,造成“前端搞分类,后端大杂烩”的局面。尤其对餐厨垃圾的分类,很多小区都没有配套设施。 “在咖啡店和餐厅,少用即弃餐具;在办公室时,少用一次性签字笔;在公共场合,少用一次性水杯……”一位专家表示,垃圾问题已迫在眉睫,如要解决,必须先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他呼吁市民珍惜资源,在生活上各个环节善用资源,让市民成为“精明一族”。 专家说,废弃手机,希望市民不要直接丢弃或卖给二手手机商贩。据了解,废弃手机能提取金、银、铜等贵金属,也含有铅、镉、汞等多种有害物质,若直接丢弃将严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此外,废弃手机及配件如果流入二手手机商贩手中,翻新后再销售,翻新过程中失去价值的零部件和外壳将被商贩随意丢弃,还有一部分废弃手机的小作坊在露天提取贵金属,并将残液直接倾倒,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实废弃手机可以给孩子当玩具‘手机’使用,只要把电池取掉就行。” 专家鼓励市民尽量多整理有用废品去卖,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很多药品盒也是纸类回收品,希望市民多注意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专家表示,所谓废品指的是再生资源,是指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经过社会回收、加工、整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价值的各种废旧物资。具体包括废旧金属材料及制品,报废的机电设备、废旧车船及其拆解品、废旧电子产品、废旧木材及木制品、废旧物资处理的仓储积压物品、废旧塑料、纸张、棉麻、毛、骨、玻璃、橡胶等。 据悉,近年来深圳垃圾产生量年均增幅约8%,预计至2015年底将突破17800吨/日。目前,全市垃圾尚未实现100%无害化处理,且填埋场严重超负荷运行,无害化处理率呈下降趋势。 据悉,下坪填埋场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吨/日,实际处理量在3500吨/日以上,高峰值达到4500吨/日;老虎坑填埋场涉及处理能力为1800吨/日,实际处理量在3500吨/日以上。 专家表示,垃圾分类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日后将更多地鼓励市民参与到减废行动中来,希望更多市民明白减废的重要性。
|
|
|
|
推荐图片 |
 |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