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深圳近年来的垃圾产生量年均增幅约为8%,今年6月份生活垃圾处理量已达14400吨/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接近10%。如此大的垃圾处理量,仅靠填埋显然是捉襟见肘,垃圾分类迫在眉睫。 罗湖清水河的下坪垃圾填埋处理场,整个山坳容量有五千多万立方米。技术人员介绍,按照目前垃圾的产生量,只需要十五六年,整个山谷就会被填平,届时这个填埋场也会被封场,表面覆土、绿化,但到那时候垃圾再往哪里倒呢? 据介绍,目前深圳每天垃圾的产生量是2万吨,而目前深圳所拥有的7座垃圾焚烧厂、3座填满场,设计处理能力是每天9000吨,即便每天超负荷运转,仍然跟不上垃圾的产生速度。目前,正常运作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最大的是位于松岗的老虎坑环境园,这里每天焚烧处理垃圾2000吨,而环境保持的水平在业内保持领先。业内人士说,今后深圳的垃圾处理设施,都是以焚烧发电为主,而且设计施工标准不会低于老虎坑环境园。但业内人士分析,填埋、焚烧并不是解决垃圾增量过快的最佳应对方式,必须从源头做起,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 垃圾分类,将使相当一部分垃圾可回收利用,变废为宝。记者从市环卫部门了解到,600多座垃圾转运站已全面启动,覆盖全市所有区域。现在需要市民配合的,就是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把厨余垃圾从其他垃圾中分类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