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固废治理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固废】广州召开垃圾处理工作座谈会
(时间:2012/5/18 9:28:25)
  17日下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主持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垃圾处理工作座谈会,邀请10位来自上海以及广东省内各大科研机构、高校的权威专家针对垃圾处理“讲课”,全市各区(县级市)、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以及中央驻穗、省、市媒体负责人“听课”,并积极开展“对话”,解释广州垃圾处理疑点难点,明确垃圾处理技术路线,形成共识。陈建华指出,专家们对广州垃圾处理“先分类、回收、减量,后无害化焚烧、填埋、生化处理”的技术路线取得了高度共识,进一步增强了广州垃圾处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垃圾处理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根据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科学规划垃圾处理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成熟的技术,形成合理的、有效的垃圾处理体系。市领导陈如桂、王东、谢晓丹等参加了座谈会。
  昨天下午的座谈会,首先听取了市城管委关于广州市垃圾处理工作情况的汇报,以及对广州、上海、苏州垃圾处理的对比分析,并播放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地球工程中心的研究简报和北京、广州两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情况的短片。据悉,2011年,上海市人均垃圾日产量0.76公斤(不含可回收物量),生活垃圾处理总量658.5万吨,日均18042吨。广州市人均产生垃圾量约1.01公斤/日(含可回收物量),生活垃圾处理总量504万吨,日均13804吨。而苏州人均产生垃圾1.63公斤/日(以市区人口计算,含可回收物量),生活垃圾处理总量约144万吨,日均4000吨。在垃圾处理设施上,上海现有生活垃圾处置设施11座,处理能力为11750吨/日,其中填埋场4座,生活垃圾焚烧厂3座,综合处理厂3座,生化处理厂1座。广州现有9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其中填埋场5个,日处理垃圾约12400吨,焚烧发电厂1座,日处理1040吨,生化处理设施3个,日处理约306吨。
  随后,陈建华邀请10位专家对广州垃圾处理方案、垃圾处理技术路线献计献策,论证点评。10位专家分别从多个角度就如何对垃圾分类这一系统工程做到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运输、分类处置等问题进行分析。专家们畅所欲言,陈建华边听边记,并不时插话与专家进行探讨。在陈建华的鼓励下,新闻媒体与专家进行了互动,专家现场解答了一些媒体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
  “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 
  现场对话结束后,陈建华指出,垃圾处理是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与每一位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广州市政府必须做好垃圾处理工作,对全市人民负责。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关于推进城市废弃物处置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议案》(第002号议案)的决议,是广州市政府依法行政、解决垃圾围城难题的主要依据。 
  陈建华表示,在这次座谈会上,专家们取得了高度共识,进一步明确了广州垃圾处理“先分类、回收、减量,后无害化焚烧、填埋、生化处理”的技术路线,增强了广州垃圾处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广州的垃圾处理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既要百花齐放,又要技术可行。要继续征求民意,修订完善目前的垃圾处理暂行规定。要加强宣传,做到全面动员,全民参与。在讲到宣传发动时,陈建华提出广州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口号”,即“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向市民征求意见。
  陈建华指出,要根据城市发展、人口规模,科学规划垃圾处理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成熟的技术,形成合理的、有效的垃圾处理体系。他强调,要深入研究垃圾分类细则,科学分离有害垃圾,彻底分离餐厨干湿垃圾,实现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垃圾收集运输分类、垃圾处理分类三者高度统一。要用心做事、坚持为民,以新时期广州人的精神和勇气,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力争在3~5年的时间里,解决好“垃圾围城”的难题。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森特股份联手三棵树推动涂料行业能源转型 
  节能减排与全球每个国家、行业都息息相关。涂料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