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境】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强化气象系统服务能力建设 |
(时间:2011/4/7 9:34:11) |
近年来,呼和浩特地区遭受着高温、寒潮、沙尘暴、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的较大影响。这些都引起了人们对气候的特别关注。能否提供准确的预报预测、能否防范减少气候灾害、能否预知未来气候的变化,掌握错综复杂的气候规律,准确预测未来气候一直是气象部门和气候专家们共同努力的方向。随着监测数据的不断充实和气候预测模式的不断完善,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在气候预测能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的不断提升上做了大量令人动容的探索和实践。 在“十一五”期间,呼和浩特市气象局主要将精力集中在设备投入、项目建设和网络建设上,共投入100多万元,配置现代化设备,实现业务用机的全部更新换代。建成全市气象会商会议系统,实现了区——市——县三级视频会议功能;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设完成四个六要素、十一个四要素、十二个两要素区域站和黄河呼和浩特段建设了八个黄河实景监控点,提高了预报预测的精细化水平,实现了对黄河凌汛、汛期等关键期的实时监测;在和林县,土左旗,武川县,托县建立了七个土壤水分自动站,武川中棚马铃薯气象服务系统,对指导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人与气候”问题的主题年,呼和浩特气象局始终把气象防灾减灾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主抓手,切实提高气象灾害预报的准确性、灾害预警的时效性、气象服务的主动性和防范的科学性。 切实做好气候开发利用工作 完成武川风能资源详查区的综合评估工作,组织开展太阳能资源详查和评价工作,做好和林10万千瓦光伏电站前期建设的论证工作。要以缓解干旱和水资源短缺、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为目标,继续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精心组织好呼市地面增雨火箭和防御冰雹灾害的人影作业服务。完成市级人影指挥中心和市、县两级人影业务系统的建设。加强人工增雨新设备的推广应用,依法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的管理,切实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水平和效益。 加强气候变化对区域经济、农业生产、粮食安全、能源开发、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的评估,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气象科技支撑作用。加快呼市气候监测业务平台的建设。逐步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指标体系和气象灾害评估系统。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及种植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组织参加重点节能环保工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等项目的气候可行性论证。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