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境】上海市气象局:平均气温百年上升1.43℃ |
(时间:2011/3/25 14:00:45) |
每年三分之一时间需开空调 市气象局将推“空调指数”指导低碳生活 上海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天数需要使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达到舒适的生活条件,历来居家的上海市民都凭自己的生活习惯使用空调,什么时候开空调最为合适?空调要开多久?对市民来说一直没有相应的指导。在昨天“世界气象日”媒体推介会上,市气象局介绍,今年盛夏将与市民见面的空调指数,将对市民使用空调室内机的时段、频次提供针对性建议,帮助市民节省用电。 据悉,气象部门还将推出洗车指数、霉变指数、课外活动指数和晚锻炼指数等4个新指数[5896.55 -0.03%],这些指数将在今年的5到7月正式向市民发布。 “空调指数”是今年重点产品 市气象局副局长冯磊说,气象部门根据今年民生气象指数调查中最受市民关注的指数排行表制定了规划,将完善2个现有产品,即对感冒指数实现分人群发布(老人、成人、孩子)并统一现有民生气象指数的分级标准(1级为轻微,2级为普通,3级为较严重,4级为严重),同时新推出5个生活气象指数,其中“空调指数”是今年指数产品的重点。 从2005年开始,上海市气象局就开始关注气候的变化对于城市空调使用的影响,并适时收集相关的数据。参与研发空调指数气象产品的市气候中心田展博士介绍,10℃-25℃是亚洲人最适合生活的气温,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当日最高温度高于25℃或最低温度低于10℃时,上海日用电负荷就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近5年来上海夏季需要制冷天数在71-85天,冬季需要制暖的天数在40-69天,以2009年为例,当年夏季需要开空调的天数是71天,冬季则需56天,基本上上海每年将近三分之一的天数需要使用空调调解气候达到舒适的生活条件。 “空调指数”分四个级别发布 据悉,135年来上海年平均气温的升温率为每百年上升1.43℃,高于全球平均气温升温率的每百年上升0.74℃,市气象局首席气象服务官张瑞怡说,上海的升温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是因为近百年来上海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带动人口快速增长,更易产生“城市热岛效应”。在此背景下,新出的空调指数将有助于公众生活的节能、节约、环保。 田展说,据初步估算,在日最高气温高于30℃,湿度大于60%的情况下需开空调制冷;相应的,日最高气温低于10℃就要制暖。如果每年三分之一的天数1台1.5匹的每天工作12小时,全年大约需要消耗1700多度电,而利用空调指数指导市民使用空调,同样1.5匹的空调全年可减少消耗330度电。市气象局指数预报专家甄新蓉表示,空调指数将参考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气象数据,结合每日气温随早晚时间的变化情况,告知市民每天开关空调的具体时段和频次,在确保舒适度的前提下实现节能。未来空调指数和其他指数一样将分四个级别发布,该指数推出的准备工作将于今年6月底完成。 平均气温百年上升1.43℃ 上海市气象局在昨日同时,发布了国内连续观测时间最长的徐家汇[19.68 -2.53% 股吧]气象站百年气温资料。从徐家汇气象站气温资料来看,20世纪后上海年平均气温可分为4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为低温期,30年代中期至50年代后期为高温期,60年代初期到80年代中后期为低温期,80年代后期起为新一轮高温期。第一次增暖期增温主要在白天,以最高气温升高为主;第二次增暖期增温则主要在夜间,以最低气温增高为主。 据上海市气象局提供资料,近50年来,长三角地区城市气温也在升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变暖幅度更为明显,90年代年平均气温较50年代上升了0.9℃,其中以冬季气温升高最显著。华东区域近57年来增温速率为每百年1.4℃,近30年增温速率为每百年5.49℃。 专家表示,全球变暖使得与之有关一些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可能会增加。从上海近50年暴雨、高温热浪等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统计分析来看,由于气候变暖加上城市热岛效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确有增多趋势,这意味着抗灾减灾所需付出代价相应加重。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