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境监测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境】兰州空气污染质量逐年好转
(时间:2010/12/14 9:20:36)
  兰州大气污染由来已久,远近闻名。特别到了冬季,烟尘缭绕,气味刺鼻。登高俯瞰,市容尽被遮掩,仿佛盖了一个“锅盖”,烟气难散。
  今年入冬以来,兰州空气污染比以往要轻,“锅盖”似乎变薄了。白日可见云朵,夜晚也能看到星星。
  这种感觉,在兰州市环保局得到证实。
  据兰州市环保局提供的资料显示,5年前,兰州市优良天数为205天,一级天数仅为6天;2007年优良天数271天,其中一级为27天,二级为244天;2008年优良天数268天,其中一级为12天,二级为256天;2009年优良天数236天,一级为10天,二级为226天;今年截至11月21日,优良天数218天,尤其是一级天气达到了39天,较去年同比增长了30天。虽然由于外输入因素的影响,一级天数有所变动,但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呈现逐年下降的势头,兰州的“锅盖”真的在变薄。
  兰州地处河谷盆地,四面环山,通气不畅。受逆温层及静风率等气象环境影响,烟尘扩散能力低下。兰州的污染源以工业、煤烟、扬尘和机动车尾气为主,并带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以沙尘浮尘等输入性污染为主,冬季以煤烟等低空面污染源为主。抛除客观因素的影响,工业污染源、生活煤烟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是兰州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并呈现出点源分布广、面源范围大、流动源增长快的特征。
  面对“两高一资”的传统工业结构,兰州市强力推进脱硫工程建设,督促甘肃大唐国际连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兰州石化等5家企业按期完成了脱硫工程,淘汰关闭了大唐西固热电公司等4家企业的10台容量的机组,监督安宁区、永登县、皋兰县政府对28家砖瓦企业进行了污染治理。
  兰州是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年煤炭消耗量近千万吨。要使城区空气质量得到彻底改善,必须先行消除煤烟污染。为此兰州市加大燃煤锅炉改造监督力度,推广清洁能源,力求从源头上控制大气污染。
  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截至2009年底,兰州市累计完成锅炉、窑炉、茶炉、饮食灶清洁能源改造9287台眼,整体削减燃煤79万吨,削减烟尘排放6131吨,二氧化硫1.22万吨。而今年力度更大,截至11月底,全市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完成126台,完成省政府确定兰州燃煤锅炉改造目标率的157%,年可削减燃煤14.29万吨,二氧化硫1806吨。针对天然气供气量不足的问题,兰州已建成6万吨的优质型煤生产线和100万吨的水煤浆生产线,6台锅炉进行了改造。兰州市环保局局长陈静对记者说,随着采暖期的到来,目前燃煤用量大增,市环保局几乎每天晚上都到企业去“跟班”,随时检查排污情况。发现一些锅炉用劣质煤导致排污不达标时,责令企业改换优质煤,减少空气污染。
  汽车尾气对城市的污染日益严重,占到全市污染物总量的20%。兰州机动车量由2005年的21.4万辆增加到目前的近40万辆,且每天以200至300辆的速度增加,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治理已是治污当务之急。兰州市严把车辆注册登记关,全力推广油改气,目前全市油改气达到3.2万辆,建设投入使用天然气加气站14座,在建6座。此外,在市内设立多处检查监测点,强化尾气治理路面检查,对超标车辆和冒黑烟车辆给予处罚。同时,市公安局在城区出入口增派警力,全天候卡口控制,严禁尾气超标和冒黑烟车辆进城通行。
  经过几年狠抓环境综合治理,兰州大气环境明显改善,在“十一五”的前4年,兰州GDP和工业增加值分别较“十五”末增加了63.2%和67.5%,而主要污染物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却较之下降了29.69%和50.6%,空气污染综合指数从3.18下降到2009年的3.01,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较之分别下降了13.2%和4.5%。2007年、2008年、2009年兰州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连续三年双下降。经初步核算,兰州市今年前三季度预计削减二氧化硫2.6万吨,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在望。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森特股份联手三棵树推动涂料行业能源转型 
  节能减排与全球每个国家、行业都息息相关。涂料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