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境监测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北京“十四五”将建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网
(时间:2022/12/6 15:26:26)

  记者昨日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十四五”期间,北京将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网络,用来科学表征北京市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水平以及变化趋势。
  在线监控等技术手段助力环境执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取得里程碑式突破,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联合国环境署评价北京大气治理为“北京奇迹”。环境科技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武器。
  在传统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北京通过科研先行、试点应用,方法成熟后全面推广的方式,稳步采用先进的采样、数据传输、分析及预测预报等技术,支持构建了国际一流的天空地三维立体环境及污染源监测体系,提升动态化、精细化管控水平。
  热点网格、车载移动监测、在线监控等技术手段成为环境执法的秘密“武器”,北京还开展了无人机的应用,提高了执法监管的科技化和精准化水平。
  覆盖街乡镇的高密度监测网络,开展动态网格污染研判评估、获取污染高值区域和点位,为监管执法提供精准依据。重型柴油车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几十万辆重型柴油车的实时监控。除传统的环境要素外,生物多样性、温室气体监测等体系的构建也已纳入工作安排。
  探索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监测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鹿海峰表示,温室气体监测是支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十四五”期间,北京将逐步建立自动监测为主、遥感监测为辅,走航和手工监测为补充的天空地一体化的温室气体立体监测网络,用来科学表征北京市空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水平以及变化趋势。
  同时开展典型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监测,进一步探索开展城市生态系统碳汇监测,进行减污降碳协同分析与评估,为北京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2月5日,北京市“科技赋能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新闻发布会举行。去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六项主要污染物首次全面达标。记者获悉,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PM2.5来源解析、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污染源非现场监测等多个方向持续加大科研力度,产生了一系列创新性科研成果,有力支撑了空气质量改善。
  焦点1
  率先建成城市PM2.5实时监测系统
  据鹿海峰介绍,自2012年起,北京按新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城市PM2.5实时监测系统并逐小时对社会发布,综合应用自动监测技术、组分监测技术、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及地基雷达监测技术等手段,建成了国际一流的天空地三维立体监测体系,实时监测北京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变化情况;同时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合,建立了千余个小型化传感器组成的街乡镇高密度监测网络。
  通过智能识别监测数据,建立动态网格污染研判评估系统,为生态环境执法提供精准依据,实现由传统现场“点对点”监管模式向远程“点对面”模式的转变。此外,通过构建“市-区-街乡镇”三级管理体系,全面提升了大气PM2.5污染的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
  焦点2
  将打造生态环境监测“智能感知”基地
  在开展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方面,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环境DNA技术等多种创新监测手段,持续开展涵盖理化指标、水生生物和生境状况三方面的水生态综合监测,并逐步完善本地化水生生物DNA条形码数据库。
  同时以水生态系统完整性为重点,初步构建了符合北京市地域特征的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技术体系,全面科学客观评价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剖析水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为水生态环境管理和水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助力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从“清澈见底”到“鱼翔浅底”的转变。
  下一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将推进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监测领域的深度应用,打造国际领先的生态环境监测“智能感知”创新示范基地,借助科技力量全力支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焦点3
  利用物联网等实时追踪联网车辆排放
  鹿海峰介绍,北京还推进污染源非现场监测,用数据精细刻画污染源特征。2018年以来,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在全国率先推进重型车排放远程在线监测技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技术手段,突破海量高并发数据接收与解译瓶颈,搭建了国际上首个重型车排放远程在线监测示范平台,实时追踪联网车辆的排放状态,哪里车多、哪些车违规上路、哪些车“带病”运行,都可以一目了然。
  深化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控数据应用,根据自动监控数据综合分析感知生产变化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等。同时,这些数据经过聚合分析,对于各个区域、行业的运行与排放,可以实现逐小时的动态表征,支撑行业精细化监管。
  焦点4
  发布三轮PM2.5源解析助力管理决策
  污染来源解析是识别PM2.5组分特征及主要贡献污染源的重要技术手段。鹿海峰称,北京开展三轮PM2.5源解析,助力管理决策。
  2014年,北京率先在全国首个发布PM2.5源解析结果,当时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尚处空白,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用一年的时间组织研发了PM2.5中200余种化合物的监测方法,探索PM2.5源解析技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明确指出当时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的主要来源分别是“机动车、工业源、煤炭、扬尘”。
  基于常量组分和痕量示踪物监测方法体系,北京于2018年发布第二轮PM2.5源解析报告,并成为第一个更新PM2.5源解析结果的城市,明确燃煤治理得到明显成效,移动源跃升为大气PM2.5首要来源。随后,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自主创新解析路线,实现区域传输定量评估及二次有机物定量解析两个突破,解析技术路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精细化程度国际领先,并发布了第三轮PM2.5来源解析最新研究成果。
  源解析结果支撑了北京市“清洁空气五年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措施制定。(来源:新京报)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德国驻华大使傅融 
  11月3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德国驻华大使傅融。双方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黄润秋首先向德方介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80801894 媒体合作:010-80801894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