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境】气候变化将使全球水紧张程度提高20% |
(时间:2012-12-19 17:10:42) |
最近,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二工作组第八次全会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二卷《气候变化2007: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决策者摘要及主报告。报告指出,人为因素导致的温度升高可能已经给许多自然和生物系统带来影响,但由于系统自身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同时其他非气候因子也在发挥作用,因此气候变化的很多影响很难辨别和区分出来。同时,第二工作组第四次评估报告将未来气候变化对不同部门和不同地区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归纳和评估,主要有六个方面:水资源,生态系统,粮食、纤维和林产品,沿海及低洼地区,工业、居所和社会,人类健康。为使读者对气候变化有一个科学认识,本版将围绕上述六个主题,推出系列专题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全球和中国水资源概况 据水文地理学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约为13.8亿立方公里,其中97.5%是海水(13.45亿立方公里),淡水只占2.5%,其中绝大部分为极地冰雪冰川和地下水,适宜人类享用的仅为0.01%。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美洲水量最充裕,而非洲和西亚则严重缺水。中国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约8,287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2,220立方米,不足世界的四分之一,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的国家。中国的河川径流量为2.71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5.8%。多年平均年降水总量为6.2万亿立方米,低于全球陆地平均值约20%。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降水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中国的台湾多年平均降水深2,535毫米,而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则不足50毫米。 全球和中国水资源变化情况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全球许多地区降雨减少和蒸发损失的增大正在缩减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水量,从16世纪开始,冰川开始退缩,20世纪冰川退缩速度明显加快。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山地冰川普遍退缩,西部山区冰川面积减少21%;西藏冻土最多减薄了4~5米;我国沿海海平面每年上升了1.4~3.2毫米。20世纪60年代以来,40年间降水明显减少,我国六大江河主要控制站的实测地表径流量变化趋势及显著性检验的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六大江河的实测径流量都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海河流域的黄壁庄站径流量,每10年递减率达36.64%,其次为淮河的三河闸,每10年递减率为26.95%;下降趋势最小的是珠江,为0.96%,长江宜昌下降1.01%、汉口下降1.46%、松花江下降1.65%。从地表和地下总径流量来看,除珠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呈总体上升趋势外,其他皆下降,其中海河流域下降幅度最大,每10年下降22.5%~23.4%;其次为淮河的三河闸,下降19.34%。 由于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在中国北方部分河流发生断流的同时,中国局部地区却频繁发生洪涝灾害,特别是1990年以来,长江、珠江、松花江、淮河、太湖、黄河均连续发生多次大洪水,洪灾损失日趋严重。 未来全球和中国水资源变化趋势 21世纪某些天气事件和极端事件将变得更加频繁、普遍与剧烈,造成以融雪为主要水源的地区水资源增多或减少,蒸腾、蒸发速率加快,淡水水质进一步恶化,某些地区水资源短缺加剧或缓解,海平面上升引起的海水倒灌导致沿海地区可用淡水减少。冰川和积雪中储藏水量将下降。随着冰川退缩,江河径流将减少。据研究,30°S~30°N地区的降水量将可能增加,但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降雨则可能减少和变得不稳定。今后一段时间,气候变化将使全球水紧张程度提高20%。 本世纪中期之前,在高纬和部分热带潮湿地区,年平均河流径流量和可用水量预计会增加10%~40%;而某些中纬和热带干燥地区的径流量和可用水量会减少10%~30%;北美洲西部山区的增暖预计会造成积雪减少、冬季洪水增加以及夏季径流减少,加剧过度分配的水资源竞争;许多小岛屿如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小岛屿的水资源将减少;中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特别是大的江河流域,可用淡水将减少;极地地区的冰川和冰盖厚度及面积将减少;欧洲高山地区将面临冰川退缩,积雪和冬季旅游将减少;欧洲南部可用水量将减少,水力发电潜力将降低;欧洲中部和东部夏季降水将减少,造成更严重的水危机。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冰川面积将减少,北方干旱和南方洪涝灾害将加剧。根据小冰期以来冰川退缩规律和未来夏季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预测到2050年,我国西部平均冰川面积将比现在冰川面积减少27.2%,其中海洋性冰川减少最显著,为52.5%,亚大陆型冰川次之,为24.4%,极大陆型冰川最少,为13.8%。冰川平衡线高度将分别上升238毫米,168毫米和138毫米。这意味着中国西部及高山地区冰储量将大幅度减少,冰川融水对河川径流季节调节能力将大大丧失。 预计未来50~100年,北方地区的部分省份年平均径流深减少2%~10%,南方地区平均增幅却达24%,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还将继续。PRECIS区域气候模式预测,在高排放情景下,2080年均降水量较基准时段(1961~1990年)增加16%,其中冬季降水增加达到47.2%,夏季增加量在4个季度中最少,为12.5%,在低排放情景下年降水增加约3.5%,冬季降水增加达42.8%,而夏秋季降水基本没有变化,并且降水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根据PRECIS模拟的21世纪末低排放情景下的全国七大区降水的变化可以看出,未来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增加较少;华中、华东和华南的夏季降水增加明显而冬季增加较少,尤其是华南冬季的降水明显地减少,表明这些地区夏季的洪涝和冬季的干旱会同时发生。 水资源变化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应对 气候变化在过去几十年中已经引起了我国水资源的变化,随着全球气候的进一步增暖,各种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还可能会加剧。全球海平面继续上升对我国沿海地区的基础设施、生态和环境、经济发展也将造成重大负面影响。洪涝和干旱灾害的频率和强度增大,特别是北方地区大范围干旱和长江流域洪涝灾害加重,必将给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为了适应气候变化,应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防洪、抗旱、供水等基础设施的能力,提高水资源供给的应变能力,将气候变化下各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影响作为约束条件考虑,并使这一要求具体地落实到建设项目中。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综合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建立节水型社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高水资源系统的适应能力。同时加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预警工作,客观及时地掌握气候变化的动态;加强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和政策研究,开展各领域的适应技术研究、推广与应用;加强气候变化影响的教育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我国公众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积极参与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提高支持我国参与气候变化的能力和水平。
|
|
|
|
推荐图片 |
| 宋乾武:提标改造水质决定工艺 | 日前,环保部发布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报》中指出三大问题,全国废水排放量652.1亿吨,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区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