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国人的传统,过年少不了燃放烟花爆竹。浓浓的年味仿佛是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炸出来的。但龙年春节,大家明显感觉,爆竹声小了许多,也少了许多。因为今年不同于往年,燃放烟花爆竹推高PM2.5的问题,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切,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
燃放烟花爆竹推高了PM2.5浓度,由此带来的环保问题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如何在追求年味和保护环境、在尊重文化传统和维护公众权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环保专家认为,从国情出发,可以要求烟花爆竹在生产和燃放过程中做到相对环保,加快小型环保烟花的产品替代步伐,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调整政策,提高烟花爆竹的市场准入门槛,进行集中燃放,并倡导绿色过年,是当前急需做而又切实可行的。
龙年春节,大家明显感觉鞭炮声少了,放鞭炮和买鞭炮的人也少了。家住沈阳市和平区文体路的刘大龙说:“除夕那天高潮时段一过,小区里的鞭炮声就渐渐稀少,并很快就沉寂下来了。 ”这说明,人们过年的形式和内容日渐丰富,越来越多的沈城市民选择过一个低碳、环保的春节。
但即便如此,受燃放烟花爆竹影响,沈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一路攀升。特别是在除夕那天19时至22时、正月初一零时至2时,包括沈阳在内的我省很多城市的监测结果都显示,当时的空气质量最差,而此时段正是鞭炮燃放最集中的当口。此外,正月初五这天,由于传统的“破五”习俗,人们集中燃放鞭炮,空气污染指数也很高。烟花爆竹含硝、硫磺等助燃性材料,燃放后产生的烟雾刺激性较强,大量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导致城市空气中颗粒物浓度急剧升高。
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推动下,去年底我国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开始将PM2.5纳入监测范围,这样空气质量监测、评判就有了更加严格的指标。不同于往年,龙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推高PM2.5的问题,引起了舆论的高度关切,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
燃放烟花爆竹推高PM2.5
PM2.5数值的公布,才使得大众关注的目光一下子锁定在春节期间的空气质量这一话题。其实,即使不公布PM2.5的数据,空气污染的问题同样很严重。正是出于对环境、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考虑,许多地方近年来都实行了“禁放”令。
我省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今年春节期间禁止在14类场所和区域燃放烟花爆竹,同时对大型焰火燃放、在可燃放区域燃放距离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还特别强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焰火晚会及其他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不得燃放3寸以上礼花弹、组合烟花、架子花、舞台焰火等标志注明A级的烟花产品。
然而限放不等于不放。只要燃放烟花爆竹,就有污染物排放。也许有人认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就那么几天,污染物很快就散掉了,对人体没什么大影响。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据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等单位在沈阳市的监测显示,烟花爆竹燃放产生的大量颗粒物主要为粒径小于2.1微米的细粒子,其中所含的钾、钡、锶等元素约分别是平时的 40、80、110倍;砷、铅、镁等重金属也有明显富集,其中铅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年平均标准的1.4倍。这些重金属元素能够沉积在肺泡中,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危害。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推高了PM2.5浓度,由此带来的环保问题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如何在追求年味和保护环境、在尊重文化传统和维护公众权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