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废气】治理大气污染:省城兰州空气刻不容缓的攻坚战 |
(时间:2011/12/26 11:44:01) |
(一)今年入冬以来,省城兰州空气状况频频告急,有几天甚至达到重度污染,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面对严峻的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形势,省委书记王三运明确指出,要齐心协力打一场大气污染防控治理的整体战和攻坚战。 (二)兰州大气污染,由来已久,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时候了。 兰州地处河谷盆地,环城皆山,气候干旱,工业集中,人口稠密。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气候条件,特殊的能源结构,加上工业废气、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四大污染源”叠加,大气污染成为兰州最大的“城市病”。特别是冬季,污染指数常为全国之最。今年12月14日,兰州市空气污染达到五级重污染,污染指数达到了402,市区能见度极低,站在黄河边竟然看不到对岸。 大气污染也是兰州市民最大的心病,既令人烦心,更令人揪心。一到冬季,接连不断的重度污染天气,让人们苦不堪言。如果站在皋兰山上俯瞰城区,整个城市笼罩在沉沉灰霾中,毫不夸张地说人们就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烟囱里。由于粉尘多,空气呛鼻,很多人家不敢开窗户,不敢外出活动。上班出行,不得不捂着大口罩。据医疗机构统计,每当此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大量增加,尤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正是如此,还兰州蓝天白云,一直是兰州人最迫切的、梦想般的心愿。 近年来,省市党委政府对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是夏秋季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晴好天气明显增多。但不容忽视的是,兰州大气污染尤其是冬季污染依然严重,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 (三)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治理大气污染是兰州最大的发展,也是最大的民生。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大气污染比其他的污染危害更大,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社会发展。在历史上,大气污染曾经制造过惨痛的悲剧。上个世纪50年代,因为严重空气污染,伦敦发生“雾都劫难”,上万人死于非命。它给人类敲响了警钟,如果不正视空气质量问题,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对发展而言,大气污染无疑是兰州发展的极大障碍,也影响到全省的可持续发展。兰州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肩负着带动其他市州、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协调发展的重大使命。大气污染让投资环境、发展环境、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受到致命损害。不坚决治理,将严重影响人才的聚集、资金的聚集和项目的聚集,发展难以为继,科学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毋庸置疑,保护、促进公众健康是最大的民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特别是空气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大气污染严重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不治理这个最凶恶的健康杀手,不消除这个恶性环境顽症,经济条件再优越,生活质量也难以提升,人们也难以获得生活的舒适感、愉悦感和幸福感。 (四)治理兰州大气污染,必须下定决心、坚定信念。 在严峻的污染形势面前,一些人悲观地认为,兰州大气污染已经没治了。这种消极情绪是非常错误的。 不可否认,彻底治理兰州大气污染困难重重。但是,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大气污染绝不是不可治理的。只要有信心,就会有办法。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强调困难,只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以改造山河的决心,打赢大气污染防控治理这场整体战、攻坚战。 (五)治理兰州大气污染,必须科学谋划、科学治理。 伦敦“雾都劫难”之后,英国反思空气污染造成的灾难,不仅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而且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综合治理,最终取得了成功。 分析兰州大气污染,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也有城市管理的问题;既有外部生态环境的因素,也是内部污染超标排放的结果,还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密切相关。我们要对大气污染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找出最关键的、决定性的因素,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更深入地看,大气污染是成长中的烦恼,是发展中的问题。难题的根子在于发展的不足,在于发展方式的不科学。为此,要彻底治理大气污染,最核心的问题是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要总结和汲取各国各地区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教训,把治理大气污染列入第一要务,从思路上创新,从措施上创新,从管理上创新,以大手笔、大措施、大投入,打整体战、攻坚战,尽最大努力尽快实现大气污染治理的根本性突破。 (六)治理兰州大气污染,实际上已是背水一战。兰州大气污染已达极点,我们已经没有后退的余地,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确保打赢这场硬仗。 实干是真功夫,落实是真本事。治理兰州大气污染,该办的、应干的事很多,矛盾和问题也很多。靠喊口号驱散不了天上的灰霾,光着急上火也“急”不来蓝天白云,等、靠、要更是无济于事。唯有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实效。 治理大气污染是一项十分严肃的政治任务,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方面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职能部门要全力抓,切实建立和形成抓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政府的责任、部门的责任、企业的责任、社会的责任,都必须落实到位。要运用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技术的、宏观的、微观的,包括不惜改造自然条件、迁产移业在内的一切手段,多策并举,综合治理。只有盯紧抓实,各方联动,形成合力,才能逐步见效。 (七)治理兰州大气污染,必须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治理大气污染,需要付出成本,尤其是治理兰州的重度污染,需要巨大的财力投入。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资金不足明显是一个制约因素。省市两级财政都应从保发展、保民生的高度,加大对兰州市治理大气污染的投入,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在社会上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必需的财力投入,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八)治理兰州大气污染,必须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应当看到,治理大气污染是一项极其复杂、极为浩大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之事,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有长期作战的准备。 引大入秦、民勤治沙、庄浪梯田,是我省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的典范。为了滋润旱魔肆虐的秦王川,我省不畏艰难,建设引大入秦工程,苦战十数年,跨越甘青两省,引来滚滚大通河水,创造了中国引水史上的奇迹。为了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从村领导、县领导到每一个民勤人,治沙的接力棒传了几十年。终于,干涸了半个世纪的民勤青土湖奇迹般地再现碧波。在庄浪,40多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几次易人而不易梯田志,“山河面貌不变,农田基建不停”,硬是把穷山恶水变成了青山绿水,成为全国梯田第一县。 同样,治理兰州大气污染,也应当弘扬引大精神、民勤精神、庄浪精神,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韧性和坚毅,锲而不舍,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这样,驱散灰霾、还我蓝天就会变成现实。 (九)治理兰州大气污染,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人民群众是治理污染的主力军,是力量之源、制胜之本。治理兰州大气污染,顺应了兰州人民的期盼,是以人为本、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集中体现。这项工作做好了、做扎实了,人民群众就会由衷地满意,就能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定地相信群众,紧密地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打治理大气污染的人民战争。 治理大气污染,存在这样一种观点:治理污染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与个人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置身事外的观点,也是极其错误的。事实上,治理污染,人人有责。它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只靠兰州市也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 不仅如此,大气污染严重,公众也要反思自己的行为。一边抱怨污染,一边制造污染,一边是受害者,一边是施害者,这样的行为只会给大气污染雪上加霜。每一个公民都要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以低碳、环保、生态的理念约束自己,为治理大气污染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治理兰州大气污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高兴地看到,省委主要领导提出治理兰州大气污染的新要求后,兰州市委市政府快速反应,积极行动,一场大气污染防控治理整体战、攻坚战正在全市打响。 我们坚信,在省市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够取得实效,最终还兰州一个清新澄明的天空。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