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人物访谈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访谈】曹光辉:在实践中探索重庆环保新道路
(时间:2011/2/23 14:01:42)
  改为直辖市后,国家对重庆市有了新的城市定位,这也对重庆市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断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过程中,重庆市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有新意、见成效的经验办法。“十二五”时期,重庆市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的指导思想,继续探索重庆市环境保护新道路,积极推进历史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和谁对话?
  曹光辉,汉族,1958年8月生,江苏省如皋市人,博士,高级工程师。1982年1月参加工作,198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重庆市规划局副局长,重庆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现任重庆市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主持重庆市环保局全面工作。主管组织、人事、计划、资金、外事工作,分管组人事处和环境监察总队。联系和指导重庆市万州区、渝北区、永川区和潼南县环保部门的工作。
  为什么对话?
  重庆市近年来因地制宜、大力改善环境质量。改为直辖市以来,重庆市的环保工作有哪些新思路、新做法?在工作过程中,重庆市是如何处理环保与民生、环保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十二五”期间,重庆市的环保工作又会有哪些新的设想?为此,我们采访了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局长曹光辉,共同关注重庆市环保工作的新道路。
  对话人曹光辉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点击一
  焦点关注:重庆市环保工作新思路
  关键思路:健全综合决策机制,建立目标责任机制,强化工作推进机制,完善环保投入机制
  记者:“雾霭沉沉”曾经是许多人对重庆市的印象,这个城市也因此曾被称为“雾都”。然而,直辖以来,重庆市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这是有目共睹的。那么,就您自身的相关工作经历和个人感受来说,您认为直辖以来,重庆市的环保工作思路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有哪些创新之举?
  曹光辉:重庆市地处长江三峡腹地,受周围高山阻挡,江水水汽不易扩散,加上工业企业每天排放的煤烟粉尘,这里的确是曾经雾霭沉沉。但如今,重庆市的环境状况已经今非昔比。以2010年的空气状况为例,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已达到311天。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这些点点滴滴的成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十几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历任书记、市长都强调“改善重庆市的环境质量要多付出超过其他城市多倍的努力,需要有超前措施和系列工程”。薄熙来书记要求“一定要重视环保”,并提出把重庆市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节能减排示范区。黄奇帆市长也明确提出要求“绝不能有了温饱失去环保,有了小康失去健康”。
  改为直辖市以后,国家对重庆市有了新的城市定位,这也对重庆市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断探索环保新道路的过程中,重庆市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有新意、见成效的经验办法。其中,注重机制体制和制度建设,就是新时期加强环境保护的一条鲜活经验。
  一是健全综合决策机制。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环境保护放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市委、市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长效监管机制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强化环保部门参与综合决策的机制。
  此外,本着“该加强的要加强,该削弱的要削弱,该转移的要转移,该下放的要下放”的原则,重庆市进一步强化了环境污染防治、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环境应急、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区域环境保护和环境信息管理等职能;强化了环境政策、规划和重大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加强了对全市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二是建立目标责任机制。重庆市建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区县和市级部门层层落实的目标责任制。市委、市政府每年坚持将全市年度环境保护工作目标任务、突出环境问题分解下达给各区县党委、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
  为确保环保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从2000年起在全国较早开展了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并印发了《重庆市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办法》,考察结果被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的重要内容。通过对党政“一把手”环保实绩考核,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的环境意识大大增强,从根本上纠正了“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三是强化工作推进机制。除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环保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环保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外,市委、市政府还将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列入重大事项督察和效能检查范围,建立完善了信息沟通、工作调度、通报预警、督察督办等环保工作推进落实机制。
  此外,重庆市还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增强环境监管能力。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推进建立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环境信息系统和环境质量动态监控预警系统,理清正向、逆向分离的监督管理思路,并加大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
  四是完善环保投入机制。我们坚持“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建立完善了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的投入机制。一方面,市政府明确规定:除排污费专款专用外,市财政以2005年5000万元环保专项资金为基础,每年递增10%专项用于环保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重庆市在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财政专项资金和激励补助政策的基础上,还积极拓展投入渠道,大力引导社会投入。
  直辖以来,全市投资生态环保约600亿元。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项目社会化、市场化,鼓励社会资金采取BT、BOT等方式参与环保项目,提高了污染防治水平和环境监管能力。
  通过加强一系列体制机制,“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量化、项目措施落实、监督考核过硬、奖励惩处兑现”的目标责任机制在重庆市逐步建立和完善,逐渐构建起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环保部门统一监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新格局。
  点击二
  焦点关注:近年来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关键思路“以“四大行动”为依托,扎实推进环保专项整治,并逐步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

  记者:近年来,重庆市在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有哪些亮点?
  曹光辉:这几年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其中,“蓝天行动”、“碧水行动”、“绿地行动”、“宁静行动”四大行动解决了不少突出的环境问题。
  “四大行动”共历时5年,投入了500多亿元资金,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了环境保护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实现重点突破。通过“四大行动”稳步推进和环保工作有序开展,重庆市的环境质量日益改善,城市品质逐步提升。2010年重庆市主城空气质量满足优良的天数达到311天,与2005年相比增加45天,在全国重点城市的排名由41位上升到37位;“三江”重庆市段水质全面满足Ⅱ类水域功能要求,长江水质经受住了三峡库区175米蓄水的考验,在全国大江大河中保持较好水平;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断面比例由96.7%上升到100%;森林覆盖率由不足24%增加到37%,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1.6%增加到43%。渝北、北碚先后创建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黔江等11个区县创建成为市级环境保护模范区县。
  “四大行动”成效显著,但由于历史原因、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和地理气象等因素的影响,重庆市给人留下的不宜居印象至今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这种形势下,重庆市急需找到一个契机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发展瓶颈,提升城市品质。
  因此,重庆市于2010年在重庆市主城区全面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力争使重庆市主城区实现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以下简称创模)目标。
  而在此之前,重庆市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早在2008年,薄熙来书记就在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上提出了创模的要求。市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论证和准备工作后,提前启动了次级河流综合整治、污染企业搬迁等关键性工程项目。
  工作全面实施后,重庆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创模领导小组,黄奇帆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同时形成了一系列推进工作的机制。市委、市政府还印发了决定、规划、规划实施意见、宣传方案等5个创模文件。2010年6月,在《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中,“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被列入全市重点解决的10件民生大事,2010年11月被列入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目前,创模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八大系列工程:环保优化发展系列工程,空气质量达标系列工程,水环境质量达标系列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系列工程,企业环保达标系列工程,创模能力建设系列工程,城乡环境整治系列工程,公众满意度提升系列工程。
  通过这八大系列工程的有序开展,重庆市不仅将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加强创模保障工作,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重庆环保,还将同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点击三
  焦点关注:如何以环保惠民生
  关键思路:在环保工作中以人为本,打造民生工程
  记者: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重庆市的环保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那么在工作推进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切实让百姓受益?重庆市是如何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的?
  曹光辉:整个环保工作本来就是改善广大居民生产生活质量的工作,也就是惠民系统的一个工程。环保工作要惠民,要作为一个民生工程来做好,我觉得主要是3个方面:
  首先,在思想层面上,重庆市始终把全面改善环境质量、切实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8年,重庆市提出了“五个重庆”的理念。这“五个重庆”包括“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这“五个重庆”都是以人为本,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并且,大家不难看出,在这“五个重庆”中,很多方面都与环保密切相关:“森林重庆”是要改善环境,“健康重庆”要让全民活得健康,“宜居重庆”要着力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平安重庆”则需要环境安全。
  其次,在行动方面,重庆市通过一系列重大环保行动改善老百姓的生存环境、保障环境安全。环境保护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群众的健康和福祉。我们坚持发展惠民、环保为民的根本宗旨,把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作为重中之重,把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首要任务,以重点带动全局,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和环境监管,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最后,除了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把解决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落实到行动上,重庆市还打开思路,凝聚民心,积极引导重庆居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及时解决身边的环境问题。为此,重庆市花大力气畅通信息渠道,并启动公众满意率提升系列工程。这一系列工程包括了许多方面内容,如创模宣教工程、公众维权工程、示范创建工程等。2010年,重庆市精心组织了创模新闻宣传,通过中央及市内广播、电视、报纸、网站、手机报、论坛等媒体,刊发了5000多条新闻及信息;加强社会宣传,开展了环保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十进”活动;强化公众互动,开展了创模宣传口号征集、义务监督员征集等系列活动。此外,还切实加强了全民环境教育。
  这些活动拓宽了公众参与环保的渠道。通过积极参与,公众对环境保护也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归属感,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满意度就有可能会提高。因为公众参与环保之后,对环境保护包括什么内容、有什么难点、环境保护工作做了之后有什么好处这些问题就比较了解了。参与的人越多,环保满意度的提升空间也就越大。
  点击四
  焦点关注: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关键思路:通过抓环保工作倒逼经济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记者:目前,重庆市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曹光辉:重庆市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把环境保护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努力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近年来,重庆市主动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主干线、大舞台,紧紧围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与发展“双赢”。
  一是严准入,从严控制新污染。重庆市加强宏观调控,实施分区控制、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容量和自然禀赋,制定了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划定了特色工业园区等,以合理配置环境资源,减轻环境压力。
  出台环境准入政策,制定了《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重庆市电镀行业准入条件》等规范,以环境容量为资源,以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为准入条件,从产业政策、工艺规模、清洁生产、选址布局、污染防治、总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制定了各地方工业项目的环境准入政策。重庆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把住污染源入口关。坚决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将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作为从源头控制污染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
  利用规划环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通过规划环评参与综合决策,发挥了规划环评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指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布局的作用。
  在严格准入的同时,印发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程序规范》,力求便民高效。实行电子政务,阳光审批。合理简政放权,提高工作效能。
  二是严标准。严格环境标准,提高企业准入门槛,从上游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重庆市将严格环境标准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举措,特别是根据主城大气污染较重、渝西地区水资源缺乏和三峡库区水环境敏感等情况,制定了《重庆市产业环境准入标准》、《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重庆市电镀行业准入条件》等地方准入,以环境容量为资源,以污染物排放效率限值为准入条件,制定了各地方工业项目的环境准入政策,禁止在城市上游和三峡库区建设威胁水环境安全的项目,禁止在主城区建设使用燃煤等严重污染大气设施的项目。
  三是调结构,大力推动现有企业上档升级。首先是进行环保搬迁,将污染企业搬迁进园,截至目前,列入市政府搬迁计划的165家企业,已有113家企业完成搬迁。
  其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动清洁生产。发布实施了《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决定》,编制实施了“十一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在企业清洁生产、生态园区建设、工业节能节水、节材技术改造、建筑节能、绿色节能照明、工业废物循环利用、农村清洁能源开发、企业中水回用、城市垃圾发电、循环经济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了企业改进工艺,减少了污染排放,降低了企业的能耗和物耗。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庆市着眼“轻化结构”,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由重向轻”转变,大力发展IT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意产业。随着惠普、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思科等电子信息企业的落户,重庆市的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既增强了经济竞争实力,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积极开发利用沼气、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进一步优化重庆市的能源结构,重点引入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优质能源,合理调整煤、油、气、电的比例,鼓励通过市场手段外购长期、稳定、清洁的电力资源。
  四是强监管,发挥环境保护倒逼机制的作用。近年来,重庆市相继颁布实施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和《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等地方法规,以及《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管理办法》、《重庆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关于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剂的通告》、《关于实施清洁能源工程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的通告》等一系列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地方性环境法规体系,为重庆市环保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在此基础上,重庆市创新管理手段,整合有限资源,将污控、建管、监测和监察力量进行整合,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使有限的行政资源形成合力。重庆市还建立完善了污染较重企业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控和在线监测系统,为污染较重企业的后续监管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强化执法,“十一五”期间,重庆市连续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检查排污单位6.7万余家次,处理环境违法案件9000余件,关闭取缔企业600余家,受理群众投诉10万余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重庆市GDP增长达14.9%,增速列全国第三名。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点击五
  焦点关注:“十二五”期间如何开展环保护工作
  关键思路:提高环境意识,完善“十二五”环保规划实施机制,实现污染减排既“巩固”又“发展”
  记者:重庆市对“十二五”期间的环保工作有哪些设想?
  曹光辉:“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历史性关键阶段,也是重庆市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5年。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环境保护将全面落实“12358”环保工作思路,那就是“坚持一个目标、抓住两条主线、突出三个重点、筑牢五项支撑、推进八大工程”。
  坚持一个目标,即全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
  抓住两条主线,即一方面,以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另一方面,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改善和保障环境民生。
  突出3个重点,一是主城区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二是圆满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三是确保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
  筑牢5项支撑,一是健全环境保护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三是大力发展环境科研和环保产业;四是系统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五是加强环保人才与队伍建设。
推进八大工程,一是环保优化发展工程;二是环境质量改善工程;三是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程;四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五是环境风险防范工程;六是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七是农村环境保护工程;八是公众满意度提升工程。
  这一时期,重庆市环境保护工作既面临诸多挑战,也拥有重大机遇。我们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考验将逐渐加大,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坚定信心,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抓手,继续探索重庆市环境保护的新道路,积极推进历史性转变,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森特股份联手三棵树推动涂料行业能源转型 
  节能减排与全球每个国家、行业都息息相关。涂料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