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人物访谈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人物】姜春云:要实现发展与环保同步双赢
(时间:2010/9/17 16:05:01)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为了全面真实展示我国环保事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深入探讨新形势下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问题的破解之策,近日记者采访了姜春云同志。

  记者:近些年来,您编撰了两本书,都是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作为离休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什么这么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您浓厚的生态情结来自哪里?
  姜春云:说到“生态情结”,我想它来自于生活的体验、实践的感悟以及对民生、社会的责任。
  少儿时期的生活环境,给我打上了很深的生态烙印,使我与自然生态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结。我的家乡——山东省莱西市岗河头村,只有130多户人家,西傍山岭,东临洙河,村内外有8条沟湾溪河,俨如“水乡泽国”。溪河苇蒲丛生、鱼虾丰盈;村里村外古木参天、绿荫苍幽。我和小伙伴们田间劳作之余,常在这个环境里捞鱼摸虾、打草挖菜、游水嬉戏、林中玩耍,尽享自然生态之乐。
  日寇的铁蹄、国民党的腐败,紧接着我们后来的土改复查、大跃进、“刮五风”等的屡屡破坏,使家乡的自然生态面目全非:大树古木砍光,芦苇蒲草消失,水面变为农田,河流干枯,沙也被挖光……。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改善,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这很值得高兴、赞叹。然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实在令人伤心、痛惜。
  家乡自然生态变化的巨大反差,给了我以很大的刺激,促使我在思考:发展经济是不是一定要毁掉林草植被、溪河水流、自然生态?其实不然,大量事实表明,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作为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做到“既发展经济,让群众富起来,又保护生态,让大地绿起来”。正是在这种思想理念的驱使下,我对生态、环境保护一直给予关注。回顾参加工作几十年,不管走到哪里,做什么工作,总忘不了自然生态,并尽可能为改善生态、环境做些事情。从情感上说,生态、环境已融入了我的工作、生活。我现在还在想,应当为自然生态做些什么,我们做了些什么,还应当做些什么?
  至于你们提到的那两本书,可以说是我多年研究生态、环境的结果。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成就辉煌,但生态、环境形势日趋严峻。正像有的受重污染危害的群众说的:30年前做梦也想不到今天生活会这么好;做梦也想不到环境会这么恶化。生态、环境问题,事关民众福祉、国家发展和社会安定,人人都有关心、呵护的责任,包括我们退下来的老同志,也应当为之分忧,奉献微薄之力。退一步讲,就是个人要健康长寿,也得有个好生态、好环境啊!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做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而“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发展与环境双赢”,则是其中的要义。
  在这种情势的推动下,我以课题的形式约请部分专家和有关同志参与研究,经过几年的努力,编写出版了这两部专著。
  记者:全社会已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中央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法规,但是,破坏生态、违法排污等行为依然普遍存在,您认为要把思想变成行动,把政策、法规落实到位,关键要抓住什么?姜春云:关键在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非理性、非科学的发展理念、观点和行为。
  党中央确立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是对人与自然、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认识的深化和飞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行动准则和根本保障。由于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客观规律,对发展的核心、要义、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做了科学界定和统筹联结,故一经实践便会产生出乎意料的良好效果。全国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市和环境优美乡镇的涌现(目前全国已有67个生态环境模范城市、11个生态县、区,629个环境优美乡镇,24个国家级生态村),一些焕发青春活力、“绝路逢生”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成功例证(全国确定的44个资源枯竭城市,已有相当一部分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而“枯木逢春”,如焦作、鹤壁、阜新、大庆、伊春和皖北煤电集团祁东煤矿等),都充分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走出生态环境恶化困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者,对科学发展观或者学习领会肤浅,或者认识片面、模糊,存在种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理念、工作思路和做法,还在沿袭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子,靠拼资源拼环境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以致“边治理、边破坏”、“好转与恶化并存”和“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局面迟迟得不到根本转变。
  事实表明,要真正破解生态、环境恶化痼疾,步入发展与环境双赢的良性循环,关键在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检查克服种种与科学发展观相悖的思想、理念、观点,澄清模糊认识,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真正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做到“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如此,发展与环保所面临的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姜春云同志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作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无论在地方还是到中央,无论在国务院还是在全国人大工作,他一直关注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形成了许多符合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的理念、观点和思路。诸如,“世界上一切文明的根基是生态文明”,“顺自然生态规律者兴,逆自然生态规律者亡”,“人类是自然界的一员,与其他生物是共生平等关系”,“大自然养育了人类,人类当知恩图报”,“人类在解决了温饱之后,生态环境就成了人们生活、生命质量的第一要素”,“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优化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构建节约型社会,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商业,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文明不但是一项建设任务,更是一个时代的概念”等。早在山东工作期间,姜春云的700多篇讲话、文章和调研报告,主讲或涉及生态与环境问题的有100篇之多;到中央工作后,他的180多篇讲话、文章和调研报告,主讲或涉及生态与环境问题的占1/2。
  1997年6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姜春云,到陕北榆林、延安地区调查研究,写出了《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江泽民、李鹏和朱镕基同志对这个报告作了重要批示。江泽民同志在批示中明确提出“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这成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出的开展更大规模治理生态环境、促进发展与环境双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动员令。
  2003年至2004年,姜春云深入研究我国的生态问题,并主编了《中国生态演变与治理方略》一书,从纵向上论述了我国生态演变的历史、现状和应当采取的方略、举措;2007年他主编的《偿还生态欠债——人与自然和谐探索》一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状况,总结实践经验,就如何认识和破解生态、环境痼疾,从根本上扭转环境恶化局势,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做了比较全面、系统、有深度的探讨和论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观点和思路、对策。这两部专著,曾引起社会热议,至今影响不减,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以及专家学者给予积极评价。
  2008年7月,他撰写的《跨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一文,由《求是》杂志、《光明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后,在政界、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些专家学者认为,这篇文章从历史的大跨度、时代的新高度和地球生物圈的大循环,审视、探讨了人类的发展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了什么是生态文明,揭示了生态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为什么能够破解传统工业文明导致的资源环境危机、发展不可持续困境,并就中国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做了深切的分析论证,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教材,对于树立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具有启示和推动作用。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森特股份联手三棵树推动涂料行业能源转型 
  节能减排与全球每个国家、行业都息息相关。涂料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