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访谈】安启元:渭河将成关中绿色生态长廊 |
(时间:2010/9/13 13:57:07) |

安启元认为渭河将成关中绿色生态长廊
安启元,这位与渭河结下不解情缘的原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曾连续8年6次向全国政协提交关于渭河治理的提案,他曾为陕西争取到历史上最大一笔中央财政渭河治理拨款。这位老人至今仍非常关心渭河沿岸群众的生活、生产安全,关注渭河生态治理。 9月9日,看到省发改委﹑省推进西咸新区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省上多个厅局联合本报共同举办陕西境内最大规模渭河生态人文考察活动的消息,安启元认为很好,他一再强调渭河对陕西意义重大,必须做好规划,好好治理。 安启元盛赞“走渭河”活动是沿河群众的福音 “前几年,渭河的水质被鉴定为劣5类水。这意味着渭河水不能饮用了。经过几年治理,目前是5类水质,去掉‘劣’字不容易啊!”提起渭河,这位与之结下不解情缘的原陕西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全国政协常委感慨万千。 “怎么说呢?”他思考片刻说,“先给你们看几瓶水。”他从书柜里拿出精心保存的2001年考察渭河时从渭河源头及沿岸河域采集的5瓶样品水,“你看,这3瓶清澈见底的是从渭河源头鸟鼠山的禹仰泉﹑遗鞭泉及土云泉中采集的,而这两瓶污浊不堪的,则是从沿途下游入黄河口收集到的,一清一浊的水质反差,让我时刻提醒自己,关注渭河治理。” 望着窗外淅沥不停的雨,他说:“我是喝着渭河水、吃着秦川粮长大的,渭河治理问题是陕西的大问题,一直牵动着我。”他把记者领到地图前,讲解道:“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整个流域涉及陕西﹑甘肃﹑宁夏3省,流经陕西这一带,被称为关中地区,这里集中了陕西64%的人口﹑56%的耕地和82%的工业总产值,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渭河被陕西人民亲切地称之为母亲河,中国最强盛的王朝——周秦汉唐都曾在渭河流域建都,可以说,中华五千年历史,有一半写在八百里秦川。“从历史上讲,渭河就对促进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不仅如此,它也是稳定关中环境的支柱。” 安启元认为,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是华中与华北地区的过渡带,关中地区的环境,直接从南影响到秦岭,从北影响到黄土高坡,可以说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环境整治地区;从地理区位上来讲,关中地区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中枢,是西北的“门户”,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第一梯队”,是西北地区地域最广﹑人口最少﹑资源最丰富的“桥头堡”。 “把关中地区搞好了,把陕西经济搞好了,直接影响到西部大开发的进程,特别是西北地区的开发成效。”他说,“而渭河流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渭河流域的发展将带动整个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 在得知“走渭河”活动是陕西规格最高﹑参与部门最多﹑考察内容最全面﹑考察时间最长的一次活动后,安启元表示,这次活动办得很好,是沿河群众的福音,陕西人民的喜事,期待更多的人都来关注渭河,关注绿色生态文明建设。 渭河面对三大问题:水少、水脏、水患 “渭河将成为未来西安、渭南的城中河。”安启元认为,城中河对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像莱茵河之于波恩、尼罗河之于埃及等。然而就目前而言,实现这些愿景依然任重道远。 安启元认为,渭河最大的问题有三个:一是水少。水量不够,冲刷力不够,导致河床淤积,河道萎缩;二是水脏。河水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逐渐形成上游来水逐年减少,中游污染严重,下游水流不畅;三是水患。目前渭河渭南段河床比地面高,一遇大水就倒流,即成大灾的场面。 “渭河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上干(缺水)﹑中黑(污染)﹑下淤(洪灾)’。”他说。 而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每年投入治渭资金有限,所以对渭河的治理也只能是修修补补,被动应付,以致设防标准低﹑质量差,堤防工程脆弱,南山支流更是无力顾及,再加受潼关高程影响,所以下游两三年就遇水害,给历届省委﹑省政府特别是渭南市带来繁重复杂的防汛抗洪任务。 “可喜的是,经过大家长期不懈的努力,国家已经出台了《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这为彻底根治渭河水患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安启元对此极为高兴。 按照规划,到今年渭河将新增治理面积2.37万平方公里,减少入渭泥沙1.1亿吨,渭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将得到有效改善。缺水矛盾也将得到缓解,重点地段基本达到国家防洪标准,渭河干流实现达标排放;制约陕西可持续发展的渭河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城市的发展将取得更大经济效益。 “一定要把规划做好,不能急于求成,要治理好整个流域,一段不好都不行。”安启元认为,可以先把城市段治理好,最后连成一个带,对改变整个城市面貌,改善沿河群众生活将起到积极作用。 渭河将成关中绿色生态长廊:无山不绿,有水皆清 “渭河有70多条支流,有些支流在甘肃,有些支流在宁夏,大部分河流河道年久失修。所以,治理渭河不是陕西一家的事情,要整个渭河流域省市参与,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安启元介绍,国家对渭河治理非常重视,各方面支持力度很大,将使渭河尽快成为一条绿色的、风景优美的、连续的大河。 安启元认为,“走渭河”活动是个极好的契机,把渭河问题解决了,受益的不仅仅是陕西,还有甘肃、宁夏、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为全国人民谋福祉!对渭河的关注和治理f要让全社会都来参与。“我这儿资料公开,资源共享,无偿提供,谁能量大,都可以来尽一份力把这个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情继续发扬光大。”同时,他还建议参与专家们从最需要的地方入手,拿出最佳方案,科学论证,精心施工,为百姓造福。 对渭河的未来,安启元极为乐观。他认为有国家的大力支持,有各级政府和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有沿河群众的共同努力,渭河一定能够治理好,渭河的明天将更加美好!渭河流域一定能出现像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梁希所描述的“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的景象。 对于渭河未来,他充满信心,安老眼中的渭河流域,分明是一条绵延的生态带——这个生态带是由绿化带﹑河流带﹑堤上公路带等几个带交汇贯穿的绿色生态走廊。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