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水处理】南京今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将超过80%以上 |
(时间:2011/5/19 17:16:59) |
2007年4月,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了《南京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2006-2020),确定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提高节水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用水效率、提高产业层次,推进全社会、全覆盖、全过程节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节水战略,明确了2015年中期、2020年远期的各项城市节水目标。 今年是南京市城市节水中期规划实施的第一年,按此规划,南京市万元GDP取水量需控制在32.5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要控制在40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要达到80%以上,城市居民每人每日生活用水量不超过170升,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要达到22%以上,雨水利用率要超过8%。 明年南京市将迎来国家节水城市复审,做好城市节水工作,确保复审过关,工作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全社会的不懈努力。 强化执法,让节水制度更具刚性 今年,在现有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法规基础上,供节水管理部门将结合全市的实际情况,根据节水管理工作的需要,适时制定有关鼓励和扶持节约用水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有利于节水事业和节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强用水定额监督管理。逐步推出非居民用户节约用水管理规定、节水型器具管理办法、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非常规水源利用管理实施办法、节水三同时实施办法等节水法规。 同时,加大力度开展城市节水领域专项执法,进一步提高执法权威和执法效率,做到依法管水、依法用水、依法节水。加强节水执法队伍建设,定期开展节水执法人员的法制业务培训,助其熟悉执法程序,不断积累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大力宣传,让节水行为更自觉 节约用水不仅是有关管理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义务。要在用水单位中普及节水培训工作,通过培训提高各单位部门领导素质和相关节水管理人员技能,使企业尽快拥有懂得政策法规、掌握节水先进技术的节水骨干技术人员。提高公众节水意识,立足长远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把我国现实的水环境和水资源状况纳入中、小学教育,使公众从小就接受到水忧患意识的熏陶。 加强节水监督,抓好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事例,以引起公众的充分关注,呼吁全社会对浪费水的行为进行监督,逐步形成全民节水、人人节水、爱水、珍惜水的良好社会道德风尚。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节水型小区、节水型企业(单位)、节水型工业园区、节水型校园的创建,用好节水专项资金,建立、完善节水激励机制。 信息化管理,让节水管理更科学 节水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是逐渐向科学化管理轨道转变,实行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相结合;行政手段和法制管理相结合;政策引导和市场激励相结合。节水管理部门将推进水价改革,建立合理的水价机制,实现水资源的科学合理优化配置,运用市场经济的价格杠杆推进节水工作,建立科学的节水管理机制。 建立用水与节水统计标准,规范统计方法,建立节水数据库,加强节水管理结构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节水工作的信息化、自动化管理程度。在用水户中建立用水月季报制度,对用户的用水节水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在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全市节水设备、冷却设备和构筑物运行情况数据库。建立全市中水回用、雨水资源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设施数据库等。完善用户管理台帐,具备“一本账”(用水台账),“一张图”(管网图)、“一本书”(水平衡测试报告书);并在此基础上,对全市各行业用水、节水指标进行分类统计,并加强节水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建立节水数据管理的权威性,每年出版节约用水统计年鉴。 双管齐下,让企业用水更合理 水平衡测试,用科学数据让企业找到节水的空间;计划定额用水,用行政管理让企业挖掘更大节水潜能。双管齐下,让企业用水更加合理。 鉴于目前南京市非居民用户水平衡测试率较低,管理部门推出一对一专业的“节水管家”服务。每半年提供一份“用水效能分析报表”;每年提供一份“节约用水建议书”;每个“水平衡测试”周期,全程指导组织开展一次“水平衡测试”和一次内部供水管网检测,以提高非居民水平衡测试率。 建立水平衡测试的奖惩机制。对用水量大,单位水耗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的企业以及管网建设年限长又从未进行过水平衡测试的单位,强制要求进行水平衡测试,并将其作为节水型企业、单位评选的基本条件。对符合条件而不进行水平衡测试的单位进行处罚。对于积极进行水平衡测试且节水效果良好的企业给予奖励。 而在计划定额用水管理上,将提高全市的计划定额用水管理率。对工业和非工业用水户实行计划用水和定额用水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逐步将新三区及自备水厂用水户纳入用水考核范围。根据各单位产品用水定额标准、水的重复利用率指标完成值以及近年来的实际用水量等情况,编制用水计划,落实管理措施,实行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 再生利用,让城市水资源更丰富 今年,南京市将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示范工程建设,以示范工程带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和雨水利用,摆脱单一水资源。 推广城区雨水的直接利用。在城市绿地系统和生活小区,推广城市绿地草坪直接利用雨水,雨水直接用于绿地草坪浇灌;推广道路集雨直接利用,道路集雨系统收集的雨水主要用于城市杂用水;鼓励房屋屋顶雨水收集,雨水直接用于绿地草坪及其他市政公共用水。现有规模以上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宾馆等鼓励兴建集雨工程;待建、在建规模以上住宅小区等必须配套建设集雨环境用水工程。 推广城区雨水集蓄回灌地下。通过城市绿地、城市水系、交通道路网的透水路面、道路两侧专门用于集雨的透水排水沟、生活小区雨水集蓄利用系统、公共建筑集水入渗系统等入渗补充地下水,城市人行道路(板)、硬化带应尽量考虑采用渗透性强的建筑材料,补充地下水。 市场准入,让节水工作更有效 尽快制定并完善相关指导文件,建立《南京市节水产品与技术推荐名录》并不断更新,探索建立节水器具和节水设备的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机制,加强节水设施、节水器具、计量设施、计量设备生产质量的监管;对节水产品实行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清理整顿节水器具的生产及流通市场,禁止销售和安装使用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制定节水器具的各项标准。 此外,有计划地改进和更新现有落后的节水设施与设备,针对少部分居民家庭中仍在使用的落后的用水器具,鼓励和引导单位和居民尽快更换现有建筑中不符合节水要求的用水器具。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