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水处理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银监会建议中小企贷款规模单列
(时间:2008/8/12 8:28:24)
    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央行已同意调增2008年度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本次调增采用“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全国性商业银行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据悉,这次调增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主要用于中小企业、三农和灾后重建。另有数据显示,2008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信贷规模上调后,商业银行是否能专款专用,把新增的信贷规模用于中小企业尚存悬疑。银监会建议,把对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单列管理,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能够把上调的信贷规模落到实处。

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单列

由于上半年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堪忧,牵动了中央的神经,高层密集出访到各地实地调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银监会建议,对上调的信贷规模实施中小企业信贷规模单列的管理。要求各个大型商业银行和地方性的商业金融机构,按照不低于年度信贷平均增速的原则,单独安排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特别是要优先考虑灾后重建地区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

银监会还建议,在衡量和防范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同时,尽可能支持优质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各个大型商业银行和地方性的金融机构,在做好风险控制和提高本身经营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履行好社会责任,给中小企业输入新的活力。

同时,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可以在风险定价的基础上合理上浮,要把握好利率浮动的力度,在借发贷款之时,不能有其他不合理的费用和附加不合理的贷款条件,尽可能降低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

除了贷款规模单列的措施外,银监会还建议,首先,对中小企业客户实行名单准入制。在国家产业调整和环保要求的原则下,各个商业银行和地方性的金融机构,按照“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方式,详细列出各个金融机构支持的中小企业客户名单,实行准入制的管理。

其次,创新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加快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机制,积极探索开发出新的金融产品,发展信托融资、租赁融资、债券融资和以信托、租赁为基础的新的金融产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此外,还建议增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门机构,创新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中小企业事业部制。

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共识

在国内和国际经济困难的情形下,影响中小企业经营的各种因素集中爆发,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中小企业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新劳动法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中小企业劳动成本。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缩减都在影响着企业的销售收入。在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同时,国际市场需求的疲软导致中小企业的出口大幅度下滑。由于国内宏观调控,货币政策不断从紧,多重因素导致了许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的断裂,处于转型期的中小企业更是无力投入转型需要的资金,资金短缺成了中小企业的重要杀手。

对关于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采访中,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世界经济中的难题。因为中小企业的天然特性有些先天不足、后天管理不良,如果加上金融体系发展的滞后,更让中小企业成为融资方面的弱者。
由于国内金融体系落后,国内中小企业只能在正式金融体系获得30%左右的信贷。如果碰上货币政策紧缩,更会让中小企业融资雪上加霜,资金严重不足、融资渠道不畅成了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对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调查中发现,在整个市场资金趋紧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企业存货占款增加,而原材料付款期限缩短,导致一些中小企业本身流动资金的减少,不利于日常的企业经营。

部分中小企业在转型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在国内货币政策从紧的状况下,银行贷款规模不断减少。由于对风险的控制,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优先考虑的是优质大企业,中小企业需要的资金很难从银行贷款得到补充,不断导致企业资金缺口的出现,企业的经营受到影响。

还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在固定资产投资时得不到银行信贷的支持,很多企业利用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利用循环贷款的方式满足固定资产投资。一旦银行收紧信贷,循环贷款断裂,小企业就会面临资金短缺,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影响。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森特股份联手三棵树推动涂料行业能源转型 
  节能减排与全球每个国家、行业都息息相关。涂料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