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水务局提供的信息,“十三五”期间,北京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7.5%,超过既定目标,水生动植物种群稳步增加,黑鹳等一批珍稀水禽成为常留鸟。
近年来,北京连续实施3个三年治污方案,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收集和全处理。出台小微水体整治管护规范,累计整治小微水体890条。常态化开展“清管行动”,最大限度减少初期雨水污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21个,面积1300余平方公里,基本完成全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
同时,建立四级河长责任体系,明确各级河长主要工作职责,并将河长制落实情况纳入对相关部门、相关区域的审计重点内容。自2017年以来,各市级河长开展督导检查206人次,区、镇、村级河(湖)长年均累计巡河44万余次,累计协调解决问题近7万件。
此外,采用智能化设备助力河道管理。目前,北京市探索对全市主要国家考核断面、优美河湖、整治后的黑臭水体等200处监测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开发上线河湖热点区域人口流动热力图,50条(段)河湖已实现实时游河人数统计,实现精准管控。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国家考核断面水体优良比例达68%,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埋深累计回升3.72米,增加储量19亿立方米,有水河长达2600余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