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2023“塑料污染治理”优秀实践案例及公益创意作品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18个实践案例和36件创意作品在475份投稿中脱颖而出,分别入选优秀实践案例和公益创意作品,为塑料污染治理宣教和中国实践走向世界提供生动素材,营造了全民参与“塑料污染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二级巡视员宋常青,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党委书记、社长许正斌,中国发展改革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宋时飞,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优秀实践案例评审专家组组长么新等专家出席活动。
宋常青在致辞中指出,塑料污染治理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关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这一“国之大者”。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第二大环境焦点问题,给全球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近年来,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宋常青表示,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印发《塑料污染治理2023年工作要点》,开展部委联合专项行动,督促各有关方面扎实落实塑料污染治理各项工作。发布《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支持主要竹产区开展“以竹代塑”应用推广基地建设。
许正斌介绍,今年中国发展改革报社正式启动“绿色发展”主题系列活动,引导社会公众形成关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良好氛围。首期活动便聚焦塑料,围绕“减塑”、废塑料回收利用、江河湖海塑料垃圾清理三个重点举办了以“减少塑料污染,呵护地球家园”为主题的作品征集活动。
2023“塑料污染治理”优秀实践案例及公益创意作品征集活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和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的指导下,自今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正式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经过4个月的征集,共收到475份作品投稿,在活动工作专班及专家组评审老师的多轮评审及深入讨论后,经认真严格评审共遴选出18个优秀实践案例、36件优秀创意作品,营造了全民参与“塑料污染治理”的良好社会氛围。
推动塑料污染治理的规范化,如何在技术层面减少塑料制品使用、发展塑料循环经济的同时,保持商业运转、生活便利、经济发展,需要新方法、新模式、新实践、新案例。优秀的减塑实践案例,是推动中国“塑料污染治理”的重要力量。
由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实践案例《全链条治理废弃塑料包装污染:从包装废弃物到高性能再生包装材料》荣获“2023年‘塑料污染治理’优秀实践案例一类作品”。据介绍,该方案对废旧塑料加工之后,性能可达到或接近原生树脂,实现了废塑料到新制品的循环再生,从而大大减少了新塑料的生产。同时,该项目拉动了上游回收网络的建立与完善,构建了可持续的循环经济模式,并可在全球复制。
据介绍,获得“2023年‘塑料污染治理’优秀实践案例”的一类作品共1件、二类作品共3件,三类作品共7件、优秀奖共7件,获奖优秀实践案例为“减塑污染治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思考,为推动“减塑行动”深入落实迈出了又一坚定的步伐。
在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优秀实践案例评审专家组组长么新看来:“塑料制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源头减量,减少塑料污染需要实际可以应用的措施,推广新型环保材料、加强回收分解技术的科技创新是解决塑料污染问题的长久之计。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持续推广以新型材料、创新技术为特色的优秀实践案例,可以扎实有效地治理塑料污染。”
当前,“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风潮席卷各行各业,在创意设计领域更是被予以格外关注,相关的设计创新、革新发明愈发生机勃勃。公益创意作品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感染力,可以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思考,在传递减塑理念、开展环保宣教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由深圳市绿环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孙伟民创作的《生态创新研究废弃物可持续化设计》荣获“2023年‘塑料污染治理’公益创意作品一类作品”。深圳市绿环再生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携手中央美术学院,通过了解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生产、销售、使用和产废的全产业链条,探索其可持续现状和价值转化潜力,以东方视角重新认知废弃物,提出设计创新策略,构建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态循环链。提升现有材料研究课程的成果转化率,推动研究成果与市场接轨,探讨设计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获得“2023年‘塑料污染治理’公益创意作品”的一类作品共1件、二类作品5件、三类作品8件、优秀奖22件,获奖公益创意作品为“减塑污染治理”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为“减塑行动”宣教工作开拓了新的视野。
中国知名设计师、公益创意作品评审专家组组长潘峰表示,“环保减塑”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创意创新设计,多元化的艺术形式能很好的诠释环保理念,展现了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发展的创想和思考,传递对持续发展理念的独特见解,唤起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深切关注,激发每一份绿色低碳的行动力,各类公益创意活动的开展能很好的推动减塑降碳真正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