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政策法规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法规】中国环境专家呼吁健全环境维权法规体系
(时间:2010/12/20 9:50:21)
  今年1至7月,中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119起,平均不到2天发生1起,而这个数字已较3年前有大幅改善。18日在上海举行的研讨会上,来自环境研究、法律和媒体界的与会者纷纷认为,中国亟需建立环境健康法规体系,防止因污染违法成本过低而导致环境恶化。
  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国际传播促进中心(ICCD)举办的“环境健康:科学、社会和媒体”研讨会,一连两日在沪举行。
  中国30多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引自世界银行和自然之友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是发达国家的2、3倍,但是单位能耗是发达国家的8至10倍,污染则是发达国家的30倍!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中国占了16个;全世界每年产生4.9亿吨垃圾,中国占了近三分之一;地表水污染严重等环境问题突出。
  “环保投入不足、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会令环境资源约束发展、环境健康纠纷的矛盾激化,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造成双重冲击。”云南省健康与发展研究会理事长张开宁认为,中国环境与健康管理缺乏法律手段,监管能力与风险防范均不足,环境与健康损害赔偿机制尚未建立。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张岚、河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陈阿江表示,中国淡水资源短缺却污染事件频发、二次污染普遍,与企业只看到短期收益相关。而作为第三方的技术专家缺乏中立。各方利益纠结,缺乏专业取证知识的百姓环保维权更显艰难。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胡静提出,环境污染的健康损害应当实行因果关系推定。近年中国环境纠纷每年上升超过20%,投诉不少、形成有效诉讼的却不多。“个人认为,公民应有环境自卫权,环境损害赔偿应建立公共补偿机制并予以政府化保障。”
  与会多家媒体代表则提出,与环境污染调查报道的艰难相比,污染违法成本过低、处罚结果更让人感到尴尬。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森特股份联手三棵树推动涂料行业能源转型 
  节能减排与全球每个国家、行业都息息相关。涂料作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重要材料,整个行业正在努力探索环保低碳发展之路。    图为签约仪式现场。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769209918@qq.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京ICP备09007515号-5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