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绿建行动进入攻坚期 千亿绿色建筑市场待挖掘 |
(时间:2018-11-5 11:27:04) |
“绿房子”领域正迎来新一轮的“大跃进”。近日,《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和《重庆市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推行绿色建筑由过去的点状试点转变为全面强制执行;安徽召开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推进会,对2015年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进行授牌;青海下达2015年绿色建筑和项目计划任务,安排建设绿色建筑70.7万平方米……种种迹象表明,各地的绿色建筑建设都开始进入攻坚阶段。 各地因地制宜出台办法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安徽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推进会上了解到,安徽要求各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加强对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等各环节的监管。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随意变更绿色建筑设计要求的要责令改正,对违反相关管理制度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问题的要追究责任,依法处理;对施工图设计审查不合格的项目,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对施工未达到设计要求的项目,不得进行竣工验收备案。 会上,安徽省住建厅还对2015年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进行了授牌。阜阳市城南新区、安庆市东部新城两个城区以及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大楼等25个项目,被列入2015年安徽省绿色建筑示范专项资金项目。 《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是国内首部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江苏生态文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转变经济发展增长方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条例》的颁布实施顺应了城乡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要求,为做好绿色建筑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贯彻实施好《条例》,依法加快绿色建筑发展,是有效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撬动千亿元绿色建筑市场 截至2015年5月,全国绿色建筑总面积已达3.46亿平方米,住建部将从绿色建材行业入手摸清全国绿色建筑产业家底。 据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绿色建材品处处长刘敬疆介绍,截至2015年5月底,全国已累计评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3046项,总建筑面积3.46亿平方米,项目涉及居住区、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工业建筑、医院、酒店等。绿色建筑节能前景巨大,以绿色建筑大省江苏为例,“十二五”期间,绿色建筑为该省节约1300万吨标准煤,占该省节能目标任务的1/5。 作为国内绿色建筑领跑者之一,杭萧钢构近些年来正迎来一场华丽蜕变——实现技术与品质的转型升级。而此时,国家正在持续推进绿色建筑步伐,可以说是给他们实现转型升级送来了一份大礼。 按照规划,到2020年,我国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要从2012年的2%提升至50%。据此估算,新增1亿平方米绿色建筑,可直接拉动50亿元以上增量投资,未来有望撬动上千亿元的绿色建筑市场。“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真正的及时雨。”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单银木说道。 技术升级让企业“减负快跑” 有人认为,大力兴建绿色建筑除了对环境带来好处外,只会造成建设成本大幅增加,成为一个只会“烧钱”的产业,其本身对经济发展意义不大。 但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并不认同这一观点。“据我们初步测算,节能服务业总产值从2003年的2100多亿元增至2014年的2600多亿元,增长了22.95%。绿色建筑的设计咨询业也从传统业务衍生出很多配套服务,同时还出现了很多相应服务的专业提供商。”梁俊强认为,“绿建企业在盘活做大资源的同时,技术突破将极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 笔者从杭萧钢构获悉,其研发的钢管混凝土束剪力墙结构较PC(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具有明显优势,引发了业内的高度关注。有了技术“内功”,就能打出强劲的外力组合拳。绿建企业“减负快跑”持续攻坚,对经济和就业也有不小的拉动作用。梁俊强表示,若2020年50%的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这个要求,就可以为全社会带来5000亿元的额外产值,创造500万个就业岗位。
|
|
|
|
推荐图片 |
| 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沈阳 共商大气污染预防 | 为推动亚太经合组织(APEC)各成员经济体中小企业间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外中小企业在环保产业技术领域发展,加速企业间成果对接与洽谈,由第十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