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土壤修复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刘承帅:持续开展土壤修复研究 不断为环境治理贡献力量
(时间:2019-10-29 10:47:27)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土壤作为污染防治三大领域之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好土壤环境事关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事关生态文明建设。近日,南方新闻网、南方双创汇就土壤环境修复、土壤治理成效等主题,对广东省科学院院属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承帅进行了专访。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承帅接受专访

   谈我国土壤环境:土壤类型存差异,频繁利用成特点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跨度大,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不尽相同。”
   记者:作为土壤环境研究的专家,您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国的土壤环境都有哪些特点?
   刘承帅:第一个特点是从土壤类型来讲。我国幅员辽阔,地理跨度大,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不尽相同。比较典型的有华南的红壤、东北的黑土、西北的黄土以及西南地区由碳酸盐岩发育而成的土壤。因为不同区域的地理气候等条件不同,导致各地土壤性质特点差异非常大;第二个特点是我国土壤被利用的强度非常高,集约化生产、工业活动频繁,这些都是造成利用强度高的主要因素。
   谈土壤环境治理:多重因素造污染,修复标准需改进
   “自然活动对土壤环境也存在不同的影响,这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
   记者:通过多年的研究,您认为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刘承帅:造成土壤环境污染的原因包括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人为因素要从农业角度和工业角度来说。从农业角度看,土壤利用强度较高以后,土壤肥力、耕地系统效益就会下降,进而出现板结、酸化及盐碱化等情况;从工业角度看,工业场地土壤利用比较频繁以后,进入到土壤当中的污染物质就会增多,这对土壤环境也会造成较大压力。
   除了人为因素影响以外,自然因素对土壤环境也存在着影响,这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比如说在我国西南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区域,那里的地质条件往往本身就有比较多的污染元素,我们广东省的粤北地区也属于这种,这就是地质高背景形成的一个污染。换句话说,土壤母质本身具有较高含量污染物,在土壤发育过程当中,这些污染元素会进入到表层的土壤,也会对土壤污染形成很大的影响。
   记者:您认为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应如何改进?
   刘承帅:土壤修复过程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说,在土壤修复过程中采用的技术如果针对性较弱,那么修复效果就会不明显。目前看来,土壤环境修复技术已经与其他领域技术产生了融合。比如说,工业场地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处置技术就存在着交叉覆盖,也就是说,土壤修复机构采用的技术与流程可能并不适用于土壤修复。
   其次是土壤环境修复标准的制定。因为我国具有非常多样的土壤类型,不同地区的土壤性质和土壤特点差异也很大,土壤环境的修复与治理就需要有区域性的制度标准来作为依据。比如说华南地区的土壤状况跟其他地区相比就会存在差异,由此可见,完善发展一些地方性制度标准会对土壤污染修复提供更大的帮助。
   记者:去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您能否从环境治理专家的角度谈谈开展“无废城市”建设与土壤环境治理存在的关系?
   刘承帅:“无废城市”的建设对于土壤环境的保护治理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对于土壤来说,不管是污染物质还是非污染物质的迁移,它都是最终的受体。举个例子,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往往需要一个堆场,可能这个堆场所占面积不大,但是在废物长期堆放的过程中,其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滤扩散,这个污染就不是堆场表面面积能够解决的了,有害物质往往会扩散到堆场表面面积好几倍的区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就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输入,这对土壤环境的整体保护与治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谈土壤修复研究:数载科研出成效,队伍建设开新篇
   “我们可以选择跟其他机构组织合作去做这件事,但是觉得关于一些技术与理念,还是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去做。”
   记者:目前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都有哪些关于土壤环境修复已经取得良好治理成效的成果?
   刘承帅:在几十年的科研历程中,我们研究所针对土壤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进行了很多研究。目前已经应用的科技成果也是跟研究所的理论积累和技术研发分不开的。比如说目前使用范围比较广的技术,就是关于农田土壤安全利用的,简单地说就是针对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怎样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这个技术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在一些中轻度重金属污染的农田中生产出来的稻米、蔬菜也能够达到食品卫生标准。
   第二个应用比较广泛的成果是针对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的。我们通过重金属形态调控以及热处理转化技术,将重金属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形态,进而使受到污染的土壤能够转化成相对安全的形式,比如变砖体、陶瓷等。
   不光如此,还有其他一些应用较广泛的技术,比如植物营养方面的农业调控技术、农业面污染治理等与土壤污染结合的综合性控制技术等,这些技术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成效。
   记者:下一步,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开展生态环境技术研究工作?
   刘承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已有的研究来说,我们后续会进一步加强针对土壤污染形成及它的污染来源这两方面的研究。除了污染治理的研究之外,我们还会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储备。虽然从总体来说,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的理论型、研发型人才队伍比较强大,但是我们缺乏把科研技术转化为后续应用的人才。事实上,我们也可以选择跟其他机构组织合作去转化技术,但是我们觉得关于一些技术与理念,还是需要培养出自己的人才去做这个事情,这样才能够形成从研究到研发到应用的整体性产业链。
   ■人物简介
   刘承帅,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14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5年中科院“百人计划”、2016年“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兼任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位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土壤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土壤学会土壤环境工作委员会主任、广东欧美同学会理事等。
   主要从事土壤环境地球化学与土壤污染治理研究,在土壤活性矿物界面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土壤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方面进行系统性创新。共发表论文120多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30多件,其中授权20余件。曾获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年广州市科学技术一等奖、2015第21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2012年“第三届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奖”、200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16年广东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广东省应用型重大专项等在内的科研项目20多项。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来滨调研大气污 
   8月7日,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来我市调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安德,市委副书记、市长宇向东陪同活动。    刘炳江先后实地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