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土壤修复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专家:中国环境绿色修复观念应根植于心
(时间:2017-12-19 10:23:07)

   “当前,整个土壤修复的市场成长较快,而大陆和台湾在绿色修复方面的发展相对较晚。对环境的重视和绿色修复的教育往往容易被人忽略,但这项工作非常重要。绿色修复的观念应该要根植于每个人心中,对民众进行一些相关知识的普及是非常有必要的。”博天环境旗下博川环境修复(北京)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台湾中原大学环境工程系兼任教授张鲁钧16日下午在北京举办的2017污染场地绿色修复研讨会上表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出现大量遗留遗弃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成为当下修复产业发展的热点。这一汇聚了众多行业专家的研讨会上,博天环境集团高级副总裁缪冬塬作为主办方代表,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由于中国场地修复行业起步较晚,技术不成熟,加之场地类型和修复过程复杂,中国污染场地修复市场仍处于摸索阶段。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把握政策的发展方向,加强同行业间的技术交流,分享成功经验。    
   来自台湾的张鲁钧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有着近30年的工作经验。“我此前在美国工作时,关注到当地会出一些环境卡通宣传册,告诉小朋友这里的水源是地下水,地下水是怎么来的,怎么让地下水变成可以使用的水,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他们的这种教育从很小的孩子就已经开始。”张鲁钧在研讨会上表示,绿色修复的观念只要根植在心里,即使面对一片污染的叶子都会想着必须采取对环境最友善的方法。  
   与张鲁钧有着同样观点的还有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固体废物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汪军。汪军在发言中提到,进行绿色可持续修复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培育理念。“只有大家对这个理念形成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后,才能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这就需要通过政府部门、媒体以及行业协会来引导。”  
   汪军表示,全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后,再通过相关的法规政策推动,如管理部门建立完善基于风险的土壤环境管理体系及制度体系,规范和优化管理,亦可推动绿色可持续修复产业的发展。  
   对此,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徐建在介绍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情况时提到,此前国家一直使用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在过往的管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土壤环境管理需求的不断增大,此标准已远远不能满足整个土壤环境管理的需求。现在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可以分为建设用地和农用地两大类,2017年底将发布相关标准。此标准从2006年立项,距今已有十年之久。  
   徐建坦言,“中国很少有一个标准需要做这么长时间,这既是因为土壤环境管理理念不断地优化、升级和调整,也说明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针对中国绿色修复产业未来的发展,张鲁钧表示,当前中国的土壤与地下水市场成熟得较快,但相对的经验还不足。所以,在绿色修复的时候还要分阶段慢慢来,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修复,要配合整个经济环境的变化。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工程部主任助理张红振建议,中国的绿色可持续修复可分为二次污染控制和防止过度修复、建立修复的绿色可持续定量评估与考核体系及从风险管控过渡到智能更新三个阶段。“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成熟的资源包,但中国的发展还需要分阶段慢慢走,不可一蹴而就。”  
   当前,国家导向亦是向绿色可持续方向来引导。“五位一体”发展,其中之一就是绿色发展。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汪军认为,这就是一个进步,亦如今天的研讨会,主办方是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与创新。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确保实现“十 
  7月1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到省环保厅调研。这是赵克志在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参观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展示,详细询问设备应用情况。   7月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