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年多时间,易稿50余次后,“土十条”终于由”幕后“走到了”台前“,应对环保“三大战役”的最后一部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终于落地。 如今的“土十条”,俨然已成市场“宠儿”,土壤修复也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之外另外一个朝气蓬勃并富有张力的市场。但同时不可否认,企业的热情和市场的无序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个出现不过2年左右的市场中,百花齐放的热潮引发了大家对土壤治理商业模式的思考,新兴的产业、尚不完备的政策,到底市场还存在哪些问题?企业应如何良性发展?在2016年国际棕地治理大会暨首届中国棕地污染与环境治理大会上,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杨勇先生接受了北极星节能环保网的专访,跟我们分享了他在土壤修复和污染场地修复方面的见解。
中科鼎实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杨勇先生(左)
土壤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不可缺少、难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土壤污染会影响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未经治理的污染土壤再次开发利用时,将存在较大的环境隐患,土壤修复迫在眉睫。在未来土壤修复发展的过程中,修复技术是重中之重。对此,杨勇为我们介绍了目前国内主流的土壤修复技术,其中他提到:“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土壤修复领域比较成熟的技术主要是异位修复技术,原位修复技术相对较少。尤其是污染场地修复领域,原位修复技术大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土壤修复技术大致可分物理、化学、生物三种类型。土壤修复技术中,水泥窑协同处置、热解吸和化学氧化以及固化稳定化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技术。而一些监测自然衰减技术及制度控制与工程控制措施等尚未在国内土壤修复项目中广泛应用。在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大环境下,修复周期短、工程处理量大、经济性高是市场共性需求,由此,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成为时下贴合国情的技术选择。” 同时杨勇谈到了目前国内在土壤修复技术方面面临的问题。他说:“我国土壤修复技术研究起步较晚,仍属新兴行业,尚未有很好的基础积累和技术储备。2004年北京’宋家庄事件’是开启我国土壤修复的‘钥匙’。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成功完成了多个场地的土壤修复工作,这些成功案例为我国土壤修复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我国现在在土壤修复技术方面还面临着种种问题。从技术装备来看,我国修复装备研发缓慢滞后,现有的修复技术和设备主要从国外引进或者在国外引进的基础上加以改装以适应中国的土壤条件;在使用方式上有购买和租赁两种形式,其中租赁也占据了一大部分。当前国内场地修复技术和设备本土化、模块化,风险管控修复技术多元化,修复后土壤的资源化再利用等是业界面临的共同课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推进,城市中大量关闭或搬迁的工业企业原址被重新规划为商业或居住用地。这些棕色地块曾作为工业用途,因此场地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据了解,我国城市污染场地以工业企业搬迁遗留废弃场地为主,在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这类遗留污染场地大大阻碍着城市空间的再利用。“棕地”即指那些存在一定程度污染、已经废弃或因污染而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土地。据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全国土壤污染调查结果,我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高达16.1%,土壤质量总体不容乐观,污染场地的修复技术需求极大。谈到这里,杨勇也向我们介绍了中科鼎实的业务领域和业务重心。中科鼎实的业务涉及污染土壤修复、污染地下水修复、固体废弃物环境治理及运营、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农田土壤环境综合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和荒漠化治理等。目前公司现阶段的业务重心是针对不同类型污染场地的修复与治理。 在技术发展趋势上,杨勇认为:以”土十条”为代表的一系列法规标准的落地施行,对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内,我国的修复技术发展趋势将会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原地异位或原位修复技术得以快速发展,高效、经济的综合集成化技术成为国内污染场地发展的主流趋向。 众所周知,美、英等欧美国家土壤修复起步较早、技术发展很快。杨勇也为我们分析了目前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在土壤修复技术上的差异。他说:“回顾美国土壤修复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美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实施土壤修复。整体而言,美国土壤修复技术的发展路径为:土壤修复初期(80年代初期)较多地采用了较为昂贵的污染源处理技术;修复中后期,由于修复经费短缺和基于土地利用方式的风险管理等原因,工程控制措施和制度控制开始较多地被采用。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场地修复技术相对偏弱,由于国内外土壤污染情况有着显著差异,以及不同地点的土壤理化性质不同,很难照搬发达国家治理修复技术,自主研发是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土壤修复技术薄弱;土壤污染防治资金投入缺口巨大,没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产业发展不成熟。” 当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仅为环保产业产值的1%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30%左右的水平,随着政府、公众和企业等对土壤污染、食物安全等问题关注越来越高,我国土壤污染修复行业有望逐渐迎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市场规模预计可达万亿。随着大气、污水、固废处理能力的提升,我国环境污染影响已极大减缓,未来土壤修复等对环境有长期影响、危害居民健康的细分领域有望获得更多投资。当下掣肘土壤污染修复的主要瓶颈是资金问题,随着“土十条”的发布、各地方细则的出台以及政府对于PPP模式在公共事业领域的着力推进,预期社会资本的介入有望加快,“十三五”期间土壤修复领域的投资有望大幅增长。预计“十三五”期间,国内土壤修复市场规模总额大约可达到1000亿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