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环保技术成果转化迎风口 中小企业未来大有可为 |
(时间:2018-12-13 6:45:38) |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环保行业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是多方面的差距,这是由行业特点与国情所决定的。但是国内的转化空间非常大,以技术为主的中小企业,未来潜力巨大。 十三五期间,环境领域投资超过17万亿,环保产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并立稳脚跟,关键在于能否提供一个信息获取更迅速有效、更直接的高端平台。显然将学科、技术、人才培养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在将技术成果转化落实、整合多方面社会各界的高端资源中合适的平台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国内现状:政府和市场,科研院所与市场都存在巨大鸿沟 政府、科研院所和市场是三个各自独立的系统,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与业务逻辑。科技成果要在三个系统之间无缝顺滑地运行,才能产生高效率。也就是说,理想情况应该是政府立项,委托科研院所进行研发,或自己立项研发,最终科技成果能够转化到市场上,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现在的情况却是,政府与科研机构两者之间对接没有问题,立项,经费划拨,评审,验收,监督,论文,专利等一系列环节都非常成熟。但是无论是政府与市场之间还是科研机构与市场之间都存在沟壑,最终导致科研成果无法有效地应用到市场上。 我国每年有几万项科技成果面世。从验收过程看,这些成果几乎都是成功的。但是转化率非常低。有各种数据表明,全国总体科技成果转化率在10%~15%左右。以清华大学为例,截至2015年底,全校累计获国家级科技三大奖共507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2420项。如果再加上其他的科技成果,数量更加庞大。虽然清华的官网没有给出具体的转化数字,但是他们定性地承认了成果转化率还是很低的。 国外经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是基础,转化机构,分配机制,成果管理有讲究 不过,国外在这方面的成果却与国内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上个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危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采取措施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分别设立了小企业委员会、小企业管理局,通过了《小企业法》。 第二个阶段是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美国冷战时期国防科技计划对朝阳工业兴起的直接推动为代表,各国纷纷仿效制定国家科技创新引导计划,如日本的“今后10年振兴科学技术大纲”等; 第三个阶段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在经历第二次石油危机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美国《拜杜法案》、《联邦技术转移法》、《小企业技术转移法》等相关立法纷纷实施。 从这三个阶段中得出四个规律,分别是每次大的危机之后都会产生大规模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的制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温床。创新,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词。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从这些规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各大学设有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而且人员配备结构合理。他们大多是由法律、企业、金融等方面的专职人员组成。合理的人员结构有助于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第二、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利益分配合理,提高相关人员的积极性。一般是扣除科技成果转化部门的相关费用,之后的净收益由院系、学校、和科技成果发明人共同分享,具体分配比例各校之间可能略有差异,但大体是三者各占三分之一。 第三、在科技成果管理方面宽、严结合,确保公平、公正。对科技成果产权归属的界定更加严格。比如,有的国家规定只要是利用高校资源或是属于其研究范围内的创造发明其专利权均归学校享有; 同时,发明人获得报酬方面的规定更加宽松。相关法律与规定出台后,发明人及与发明相关的各主体(即参与具体发明的团队、院系)获得更加丰厚的报酬,个别国家学校的发明人获得净收益的50%以上。 第四、大多数国家都有一个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法律,在此法律框架之下,各校再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规定。 宜兴环保企业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再出发,机遇挑战巨大 宜兴环科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曾表示,面向“十三五”,要围绕已经出台的重大战略,加快推进优质资源的落地、整合,在宜兴转化一批科技产业化成果,培育一批面向未来的新技术群,打造成为引领环保行业发展的示范基地和产业高地。 宜兴环科园依托10个国际清洁技术对接中心,组织多批次环保企业出国参与国际大型展会,举办了中日、中欧等环保技术对接交流活动,新签了一批国际清洁技术合作项目。 “十三五”期间,宜兴将重点围绕五大核心工程,汇聚整合一批国内外最优秀的环保企业、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最强大的专家团队和金融资本。以重大项目集聚优质人才,打造中国环保创新示范基地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就像江苏碧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蒋子厚说的,公司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引进日本先进的污泥整体解决方案,结合宜兴强大的环保产业背景及装备优势,力争在环保产业中做到领军地位。 无锡格物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张少先则表示,技术转移整个过程就是选合适的问题,确定大的技术方向,找到企业评估其技术,谈判选定合作方式,与此同时找好规模化示范项目,围绕示范项目建立团队,做出示范, 找好市场开拓的路径,业务与团队融合成长,做事上先僵化再优化。 西安紫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列平认为,人才是关键,环保企业中不仅要有善于研究的科学家,还要有懂经营的企业家,需要一批科学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资金不足是制约环境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必须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环境技术研发风险;稳定的市场需求是环境技术成果转化的必备条件。 不过从与更多的企业交流中获悉,大部分的企业表示在技术成果转化方面是有需求的,但技术需求的刚需程度和价值体现往往难以同时存在。环保企业确实有非常急切需求技术的时候,但这情况往往是具体项目出现了具体问题急需解决,相应问题解决后,技术的价值即结束。另一方面,环保企业也有时需要某些关键技术实现非常大的价值,但这通常是一个中长期的过程,企业可以不急慢慢看,而市场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这一需求也可能被搁置和放弃。 而且,这些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创新动力不足,国内技术成果转化过度关注论文、专利和产品的成本;缺乏技术承接能力,缺少创新文化的土壤。 第二,中试空白,科研机构缺乏资金无力中试;中小企业对技术和工艺没把握不敢中试。 第三,资金缺乏,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研发资金占销售额的比例小于1%,而国外部分高新企业这方面的数据大于25%; 正常的技术研究和中试之间的资金是1:10,而我国这个数字是1:0.7。
|
|
|
|
推荐图片 |
| 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沈阳 共商大气污染预防 | 为推动亚太经合组织(APEC)各成员经济体中小企业间的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外中小企业在环保产业技术领域发展,加速企业间成果对接与洽谈,由第十届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