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郝吉明院士:目前进入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深水区 |
(时间:2018-6-20 10:01:48) |
在河南省平顶山市近日举行的生态环境治理院士专家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大气污染控制首席专家郝吉明表示,目前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已经进入PM2.5和臭氧协同防控的深水区,治理的对象越来越难,科技支撑力度亟待加大。 郝吉明说,在大气污染科学防治中,我国已经取得一些共识。主要包括:第一,进一步探明了秋冬季大气污染的来源,即燃煤、工业生产、机动车。其中燃煤是首要来源,对PM2.5的贡献率达30-50%。第二,对重污染的成因有了一个共识,即排放强度大、气象条件不利。颗粒物的污染和气象不利条件相互作用,气象条件不好会导致污染物的浓度升高,污染严重又使气象条件进一步加剧。第三,污染物的成分也在发生明显改变,从烧煤排放二氧化硫比较多,到现在硝酸盐成为重要污染物。郝吉明为此认为,必须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他介绍,去年两会后,环保部组织高校、科学院和有关部门组成了联合攻关小组,1500名优秀科学家组成了一个团队,建立了一市一策的跟踪研究计划,通过科技攻关,专项研究成果建立了有效衔接,增加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含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说:“实现对污染源的数字化管控至关重要,要利用大数据,实现对排放数据、气象数据、大气成分的动态监测、实时分析。针对平顶山目前的环境状况,就是要稳住臭氧,快速持续地降低PM2.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魏复盛认为,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等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土壤治理,也是对大气、水的综合治理,要采用综合方法,对生态系统进行整体改善。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十三五’减排的重点,但排放源小而散,涉及众多行业。除了传统的监测手段外,要改变‘点—线—面’的监测布局,建立多平台大气环境污染的立体监测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文清就如何精准治污提出建议。 在此次研讨会上,平顶山市聘请相关专家,成立了大气污染防治专家组,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环保工程领域相关专家,就全市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
|
|
|
推荐图片 |
 | 习近平: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5月18日至5月1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 |
|
|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