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控制|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环保技术|土壤修复|绿色建筑
化工|水处理|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江苏省政府首次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向污染企业索赔
(时间:2017-4-27 9:49:44)
  昨天,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环保联合会诉德司达(南京)染料有限公司环境污染责任公益诉讼纠纷一案,在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江苏省人民政府首次以赔偿权利人身份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染料企业非法倒废酸
  原告诉称,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被告德司达公司在明知王占荣无废酸处置资质的情况下,多次将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酸以每吨处置费580元的价格交给王占荣处置。王占荣明知船东丁卫东无废酸处置资质,仍将废酸以每吨处理费150元的价格交给丁卫东处置。丁卫东安排船工孙新山、钱存林、张建福、王礼云等人将其中2698.1吨倾倒至如泰东河、新通扬运河水域,严重污染环境。
  2016年10月8日扬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二审判决,认定德司达公司系主犯,犯污染环境罪,判处罚金人民币2000万元。涉案被告人均被判处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人民币一万元至一百八十万元不等罚金,违法所得予以没收。上述刑事案件中,法院采纳江苏科技咨询中心(2014)认字第04号污染环境损害评估技术报告结论,认定被告向外委托处置废酸属于危险废物,废酸液排放数量2698.1吨,环境污染修复费用为2428.29万元。
  省政府首次提起环境公益诉讼
  原告认为,被告德司达公司负有防范其副产废酸污染环境的义务。被告作为废酸的产生厂家,应当预见到废酸的无序流转存在极大的环境风险,应采取一切必要的、可行的措施防止其最终被非法倾倒。但被告在明知废酸极可能被非法倾倒情况下,却对此持放任态度。其委托并不具备能力和资质的个人处置废酸,应视为是一种在防范污染物对环境污染损害上的不作为,最终导致环境污染损害。被告委托王占荣处置废酸,最终造成如泰东河、新通扬运河水域环境污染,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对污染环境造成的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庭审中,原、被告双方对被告德司达公司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法律规定倾倒废酸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及江苏科技咨询中心出具的污染环境损害评估技术报告,认定污染修复费用为2428.29万元的事实,均予以认可。被告德司达公司同意赔偿环境损害修复费用2428.29万元,用于生态环境修复。在法官的组织下,原、被告双方均有调解意愿。法院将择日组织调解,如调解不成,将依法判决。
  据悉,此案是江苏省作为国务院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省以来,省政府与省环保联合会携手作为共同原告提起的首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 确保实现“十 
  7月18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到省环保厅调研。这是赵克志在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参观环境应急监测设备展示,详细询问设备应用情况。   7月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