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十二五”贵州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
(时间:2017-4-25 9:46:50) |
“十二五”以来,贵州省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按照“强化基础、提升能力、控制风险、改善质量、推进改革”的思路,以“治水、治气、治渣”三大任务为重点,坚持“建、治、改、管”四措并举,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统筹推进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是贵州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最快的五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2015年,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天数比例超过90%,以API优良天数比例统计,超过99.0%,比2010年上升4.5个百分点;88个县(市、区)的空气质量API优良天数比例为99.7%,比上年上升2.8个百分点。44条主要河流85个监测断面达标率为87.1%,比2010年上升15.3个百分点;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为 92.9%,比2010年上升14.3个百分点。8大湖库水质达标率为64%,比2010年上升8个百分点,Ⅲ类以上优良水质上升12个百分点。9个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98.3%,比2010年上升15.2个百分点。全省固体废物环境、声环境和辐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过去五年,是贵州省环保优化发展成效最好的五年。在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家下达的四项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提前完成。经环保部初步核算,2015年,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31.8318万吨、3.6416万吨、85.29万吨和41.92万吨,比2010年分别下降8.62%、9.74%、26.6%、14.98%,实现“十二五”削减6%、7.7%、8.6%、9.8%的总量控制目标,为经济发展腾足环境容量。积极做好环评审批服务,开设“绿色通道”,促进重大项目快速落地。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59994个,审查规划环评133个,验收建设项目12929个。积极“跑部”协调13个重大项目并获审批。退回、暂缓审批和否决不符合环保法律规定的项目287个,涉及总投资549.95亿元。 过去五年,是贵州省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活力最足的五年。他们坚持先行先试,根据“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13项环保改革任务,一些改革事项走在全国前列。出台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办法,为国家层面提供了参考;率先在全国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和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体制。在8大水系实施环境保护河长制,积极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生态补偿、生态红线划定、执法联动机制、第三方治理等,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政府统筹、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环境保护新机制。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