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访全国人大代表陈蒙蒙:环保破题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
(时间:2016-3-15 10:27:33) |
中国在绿色发展之路上,地方政府将承担起环境保护的主要责任,如何破解地方为发展经济,对污染企业实施的地方保护主义?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独家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陈蒙蒙,他认为环保破题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江苏省是中国环保制度改革的排头兵,也是下一轮环保体制改革的重点省份。 中国经济时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透露,正在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据其透露,已经有17个省上报方案,江苏省目前是什么情况? 陈蒙蒙:环保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试点,江苏省的方案已经上报。 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时提出的一项内容,框架上已经说得比较清楚,目的是为了破解地方保护主义,其中监测和监察这两条线要全垂直,环保监管由市环保局变成以省厅为主的监督机构,以省为主管理,还有一个垂直是县区局要变成市局的派出机构。 在监测的垂直管理上,江苏省呼吁很多年,在相关体制改革之前,江苏省通过督查方式,确保地方监测数据更加真实有效,比如在市县设置的空气监测站旁,省环保部门设置比对站,以保证相对比结果客观公正,也符合国际惯例。垂直监察是要防止地方执法监督力量的保护倾向,但在改革上依然是难题,地方要既能把力量集中上来去监督,又要保证基层还有足够的环境保护力量,让地方政府对环保负总责。 中国经济时报:除了体制改革试点外,江苏省也是环保体制生态环境监管的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现在进展如何? 陈蒙蒙:生态环境监管的综合改革试点包括管理体制改革、战略环评、生产红线等多项试点,这是一个全面的改革试点,我们正在和相关部门对接。 目前我们正在做区域的战略环评、规划环评。一个城市的战略环评要对城市的环境容量有多大、还能接受多少什么样的污染物、接受多少排放作出判断,并折算成允许建设多少重工业的项目。未来是否再建项目,要看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是否能够承受,不能“一刀切”,比如江苏连云港(601008,股吧)区域海边工业区的容量相对比较大,可以通过结构调整生产一些高端的冶金、冶炼产品。 最近几年,江苏省在环保体制上做了很多探索。与其他地方相比,江苏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遇到环境问题比较早,城市化和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问题比较多。那么,省环境保护部门怎么督促下级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更好地履责?我们很早就建立了基层管理体制,也就是督查中心制度,最近几年作用日趋显现。2015年江苏省督查中心和江苏省环保厅约谈超过60个县市区的领导人178人次。对于不是省环保厅直接处理查处的案例,还要对县市区集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约谈、督促,最近几年我们综合督查的比例远远超过国家要求的30%。 中国经济时报:新一轮的环保体制改革,涉及的范围很广,如何落实? 陈蒙蒙:从基层看,这一轮改革里面应该考虑如何加强县及县以下的环境保护监管网络的建设。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有排污登记证的工业企业30多万家,3000多个监察人员很难管好。江苏省初步的想法是通过网格化监管,把每个行政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最低的是街道和乡镇,每个网格上有责任人,同时配备专业的巡查人员。江苏省实施这一政策已有一年,很大程度上化解了过去环境力量不足的状况,未来还要继续完善,形成基层几级网格。此外还有信息公开,要求排污企业把自己的排污状况对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总之,江苏省现在已形成党政同责,党委组织领导,政府具体操作,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共同管理的格局。但现有执法力量,远不够抵御众多污染,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用好社会各部门的力量、基层组织的力量。 中国经济时报:环境保护法实施已有一年,您从基层的角度出发,和之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陈蒙蒙:最近几年,中央和地方越来越重视环保,江苏省在环保领域上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执法力量也在加强。新的环保法,赋予地方更多执法和监管权力,并加大执法的力度和处罚的力度。2015年江苏省处罚7700多起环境违法案例,案件数增长42%,处罚金额超过4亿元,增长75%。新的环保法比此前处罚方式更加严格,新增按日计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以及拘留当事人等。去年江苏省7700多起违法事故中,1/10以上适用新法,同时司法联动200多起,超过420名犯罪嫌疑人直接移送司法单位,极大地震慑了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现在企业一怕动用新环保法严肃处置,二怕媒体曝光,特别是上市公司,三怕金融机构与环保部门联动。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