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政策法规|废气治理|噪声与震动|环境监测|固废治理|清洗与清理|环保前沿|绿色建筑|化工|水处理
环保设备|国际视野|企业动态|技术专题|人物访谈|推荐案例|
>>首页 >> 商业资讯 >> 环保前沿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环保】政策布局加快 土壤修复“放闸”
(时间:2013-12-26 11:15:56)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近日举行。会议强调,农产品安全要把住生产环境关,治地治水,对受污染严重的耕地、水等进行集中修复。《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送审稿)》近期也经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讨论,即将送审。
  政策频频利好,土壤修复业迎来巨大成长空间,如何担当起重任?本期特邀业内专家把脉产业未来走向。
  “几十万亿才能解决土壤污染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学习、探索、讨论,关于土壤治污的代价和土壤修复相关产业的体量,国家相关管理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认识渐渐统一。
  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庄国泰近期表示,土壤修复市场若全面展开,会非常大,远远超过大气和水。
  产业有巨大成长空间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环境保护部近期发布的联合调查,截至2011年,环保产品中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占了近80%的市场份额,生态修复仅占3.7%。对比一些发达国家环境修复占其整个环保产业30%比重的现状,我国环境修复市场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
  “这就是一个出发点。”正如庄国泰所言,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正在起点上迈开脚步。
  近期,经环境保护部常务会议讨论,即将送审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送审稿)》(下称《行动计划》)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在环境服务日益倚重市场供给,国家明确表示将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由土壤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带动的土壤环境调查、监测、修复市场拥有光明前景。如果算上将占据修复花费“大头”的地下水调查修复,产业总规模非常大,足可让行业人士“定心”。
  我国土壤修复业经历5年多的发展,完成了从无到有、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在资本市场确立了相应的“土壤修复板块”,平稳的发展速度与国家经济结构产业转型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环保日益高涨的需求密不可分。可以说,土壤修复业上一轮发展依靠的是国家不断推进的“退二进三”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改革蓝图已经绘就,土壤地下水修复业可借此机遇,在未来5年乃至今后更长一段时间里以《行动计划》为抓手,实现第二次腾飞。
  管理体系加速布局 
  即将过去的2013年,修复产业的市场需求并未因政策出台而大量增加,即使在众多的论坛会议上,也没有传递出更多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创新,乍看仿佛产业后劲乏力。
  修复意愿不足、标准体系不健全、资金来源有限、责任难以确定、没有准入机制、管理程序不清晰……这些被业界反复提出的阻碍行业发展的问题都指向行业管理体系的缺失,但是要建起体系实非一日之功。
  尽管土壤地下水问题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敲定细节需要各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涉、博弈和磨合,找到大家都认可的“公约数”。法律出台很必要,但也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帮助落实法律要求,包括明确土壤地下水污染的定义,根据污染具体情况确定追责、筹资等诸多细节,这些也是《行动计划》将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已经启动土壤地下水污染责任机制研究,将为最终建立我国的“超级基金”制度奠定基础。近期,环境保护部成立了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其下新设场地部门,加大了对污染场地管理的技术支持力度。
  这一连串的动作表明,国家对土壤地下水污染环境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升,并对业界和社会的呼声做出了回应,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工作布局和节奏明显加快。
  经历第一次洗牌 
  2013年修复市场虽然略显平淡甚至冷清,但对整个修复产业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在这种氛围下,修复市场经历着第一次洗牌。
  根据中国环境修复网统计,截至2013年12月上旬,我国修复从业单位总数达到311家,当年新增99家。其中一些单位在进入修复行业之初多少有些盲目,但是随着不断地深入,越来越了解土壤地下水调查修复工作的复杂性和技术含量,充分分析国家未来在加大投入、行业管理和产业支持方面的政策,对自己是否适合从事修复工作,哪些方面需要继续加强,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是去是留?如何修炼内功?每个从业单位都在思考和抉择。
  选择坚守的从业单位信心十足又不失冷静,一边关注行业动态,一边通过各种方式扩充实力,提升从业能力和水平。
  2013年,共有20余次与土壤地下水修复行业相关的会议、培训,每次活动都吸引了大批参会者。由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设计组织的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技术系列培训至今已举办4期,每一期的学员构成都有较大不同,新单位数量逐步增多,参训单位地区分布越发广泛,不再仅集中于北京和江苏等少数几地;从开始的传统环保、工程、科研、检测等单位,增加了后来的政府管理、工业企业、水文地质勘察、能源、地产单位,甚至还有来自生物技术、医药、城市景观等行业的单位。
  各行各业都看好土壤地下水修复的广阔前景,希望在这块“热土”上占住先机。
  政策细化后多企业将受益 
  “十二五”规划期间,指导全国土壤环境保护的文件是国务院发布的《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下称《工作安排》),《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与《工作安排》相似度较大,但《行动计划》时间跨度更“长”,内容更“实”,措施更“新”。
  《行动计划》明确要强化和加快工业污染场地的管理和修复,同时加大耕地修复力度,特别是区域污染耕地。
  潜在污染场地的排查将是场地管理工作的第一步,《行动计划》将加快现有国家和部分省区市的排查工作,其直接结果就是污染场地调查数量逐步增加,在修复产业链这个节点上的调查工具、设备、咨询、分析检测等相关企业将从中受益。
  《行动计划》的制订基础是2006~2010年土壤污染调查,同1986~1990年的调查相比,土壤铬超标增长了25%,如果不抓紧控制和治理,今后污染会更严重。后续对污染耕地的加密调查将有助于进一步掌握需修复的耕地总量。
  相比污染场地调查,耕地污染虽然调查范围大,但是从调查的平面密度和垂直深度看,修复从业单位能分享的这块蛋糕较小。
  《行动计划》重点提及要通过开展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试点示范来建立修复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由于国内成功修复项目样本较少,在此基础上归纳和制订相关技术指南的条件还不具备,加快试点示范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少数综合实力较强、实践较多的修复企业将从中受益。同时,区域性修复企业将继续同全国性修复企业在一些地方污染场地调查修复项目中直接竞争。
  《行动计划》中的耕地修复将从区域性问题入手,特别是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和药剂有望从中受益。这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中的土壤修复内容一致:重点研发污染土壤原位稳定剂、异位固定剂,受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安全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但从已经完成和正在开展的试点示范项目情况看,植物修复必须解决修复目标和植物经济产出的问题,而农田修复药剂的成本也还需要大幅降低。因此,从目前情况分析,修复企业从耕地污染修复中的受益有限。
  土壤修复产业已经迈过跑马圈地的初级成长阶段,未来将紧抓机遇顺势而为,培育核心竞争力,把自身打造成推动并服务于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新兴产业,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美好愿景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环保】周生贤会见美环保局前局长、苹果公 
    10月28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北京会见了美国联邦环保局前局长、苹果公司环境事务全球副总裁莉萨·杰克逊女士,双方就环保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  
热点文章
中国发改委 中国环境保护协会 中国节能协会 中国环境保护部 中国钢铁协会 国际节能环保协会 LED环球在线 中国太阳能光伏网
中国新能源网 中国能源网 中国照明网 慧聪网能源 世界风力发电网 中国节能住宅网 中国锅炉网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中国LED照明网 环境生态网 中国煤炭资源网 节能环保产业联盟 中国家电网 中国风机网 锅炉信息网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燕赵环保网 北极星电力网 全球阀门网 中国沼气网自动化在线 中国化工器材网 世纪环保网 中国净化设备网
太阳能产业资讯 上海环保协会 中国环保机械网中国能源信息网 环保中国 广东环保产业网 中关村环保 环保设备网
中国风能网 绿色科技网 中国仪器仪表网 中国涂料采购网 AAB亚盟环保 中国环保英才网 固废英才网 格润清洁能源网
装修污染治理 光触媒 除甲醛 低碳网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